大众日报海外版:欧洲时报14期 第三批99个“好品山东”品牌发布
English | 2024-05-30 06:11:16原创
大众新闻客户端 单体敏
山东出台“三个十大”今明两年行动计划
工程化项目化清单化特色突出,分年度拉出目标任务
本报济南讯 近日,省政府印发《“十大创新”行动计划(2024—2025年)》《“十强产业”行动计划(2024—2025年)》《“十大扩需求”行动计划(2024—2025年)》,推动山东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三个十大”行动计划是山东着力塑造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十个新优势”的关键抓手。省委、省政府坚持以推进“十大创新”构筑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以壮大“十强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实施“十大扩需求”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系统谋划思路举措和突破路径。
“十大创新”行动计划包括科技研发创新、人才引育创新、营商环境创新、数字变革创新、产业生态创新、要素保障创新、民生改善创新、风险防控创新、文化宣传创新、推进落实创新。其中,科技研发创新行动突出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平台赋能增效、科技成果转化,明确提出2024年规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52%、2025年达到53%。人才引育创新行动计划方面,提出要加强重点人才队伍引育和自主培养,力争两年新增国家级、省级领军人才2300人左右。产业生态创新行动计划方面,明确要聚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促进上下游产业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省级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集群分别达到50个和30个。
“十强产业”共12个行动计划,新能源与新材料、文化创意与精品旅游分别制订行动计划。其中,总体目标65项,对“十强产业”规模、质量目标分年度细化明确。主要任务516项,对技术创新、产业集群、领军企业、园区建设、品牌打造等,明确重点任务和支持举措。推进措施57项,强化财税支持、要素保障、人才支撑等举措,确保各项任务目标落地见效。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行动为例,行动计划明确要从做强重点数字产业、突破核心关键技术、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做强发展主体引擎、拓宽市场应用空间、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完善产业发展环境等方面重点发力,全省信息技术产业营收年均增长10%以上,2024年、2025年分别突破2.2万亿元、2.4万亿元,努力打造全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要集聚区、融合应用引领示范区和技术创新发展新高地。
“十大扩需求”行动计划从基础设施“七网”、新型城镇化建设、绿色低碳转型、工业技改提级、数字赋能增效、传统消费升级、新兴消费扩容、养老托育拓展、外贸促稳提质、公共安全提升等方面作出部署。其中,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计划提出,深入开展产城融合、城镇能级提升、城市更新、人口市民化、城乡融合五大行动,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提级行动计划提出,2024年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2万个左右,技改投资年均增长6%以上。传统消费升级行动计划明确,要突出提振大宗消费,优化服务消费供给,每年开展200场以上促消费主题活动,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5%左右。外贸促稳提质行动计划提出,实施“好品山东·鲁贸全球”市场开拓行动,积极发展外贸新业态,大力畅通国际物流,两年新增国际海运航线30条以上。
“三个十大”行动计划工程化、项目化、清单化特色突出,着眼2024、2025两年,分年度拉出目标任务,每项重点任务、每条推进措施都逐一落实到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
记者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下一步,各级各部门将聚焦“三个十大”行动计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扎实开展各领域工作,确保一系列重大政策加快落地、重大项目提速推进、重大目标顺利实现。
(陈晓婉)
95台纯电动客车烟台港启运欧洲
近日,满载着95台纯电动客车及300余台工程机械的“朱拜勒”轮(如图),在山东港口烟台港起航驶往土耳其,创山东口岸向欧洲地区出口纯电动客车单船发运量新高。
据悉,一季度山东主要高端设备出口值增长36.5%,达到212.7亿元,出口增速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拉动出口增长1.3个百分点。其中,山东外贸“新三样”出口28.9亿元,增长90.2%,其中锂电池、电动汽车和光伏产品出口分别增长104.4%、65.3%和95.7%,全年山东外贸“新三样”出口有望突破百亿元。
据了解,今年1—4月,烟台港完成商品车运量22.7万辆,同比增长25.4%,其中国际中转同比增长9.1%,中转量稳居全国第一,携手客户将“供应链”打造成为“共赢链”,助力山东“新三样”产品出口再创新高。
(常青 范薇)
第三批99个“好品山东”品牌发布
“好品山东”品牌增至427个,成为山东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名片
本报潍坊讯 近日,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在潍坊青州博物馆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品牌战略推进工作整体情况,并发布第三批99个“好品山东”品牌名单。记者获悉,2022年以来,山东先后推出三批427个“好品山东”品牌,“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已成为山东高质量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品牌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象征,也是地区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我省大力推进品牌战略,创建以‘好品山东’品牌培育库为基础、以‘好品山东’品牌为主体、以国际品牌为引领的‘金字塔形’品牌培育遴选体系,梯次培育、系统提升,打造自主创新、品质高端、信誉过硬、市场公认的‘好品山东’品牌。”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窦虎介绍,截至目前,已有22大类3.2万余个品牌纳入“好品山东”品牌培育库管理。
据悉,第三批“好品山东”品牌包括72个制造业企业(产品)品牌、5个服务业企业品牌、7个农业企业(产品)品牌,以及微山湖大闸蟹、乳山大花生、乐陵金丝小枣等11个地理标志,芦笋罐头、泗水地瓜、沂源大樱桃等4个区域品牌。
据介绍,这99家品牌主体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家、专精特新企业25家,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13项、国家标准247项、行业标准163项,国际专利29项、国内发明专利814项,打破垄断或填补空白23项。涉及纺织服装、酒饮料等传统产业提升的品牌主体14家,涉及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品牌主体42家,涉及农产品区域品牌、地理标志、山东手造等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品牌主体25家。
据悉,结合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不同行业领域的发展特点,山东建立完善“好品山东”品牌标准体系,下一步将以国际先进标准、行业领先标准为引领,围绕新质生产力、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十强产业”等重点领域,支持“好品山东”企业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及国家标准,引导“好品山东”企业采用先进标准,鼓励企业牵头制定团体标准,一体推进技术、质量、品牌管理创新,推动品牌向高端化发展。
(王鹤颖)
山东省2023年度科学技术奖公布
本报济南讯 近日,省政府发布《关于2023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决定对为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人员和组织给予奖励。其中,山东大学张承慧、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卫琦获2023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
根据《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规定,经省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和省科技厅审核,省政府决定,授予山东大学张承慧、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卫琦2023年度省科学技术最高奖;授予中国海洋大学高珊等10人省科学技术青年奖;授予“平均场随机系统理论及其在控制和微分博弈中的应用”等3项成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随机系统的最优控制与微分对策理论及其金融应用”等46项成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予“调制域矢量网络参数测试关键技术及应用”等13项成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动态场景机器人高效决策与优化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等17项成果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授予“大型高速智能全伺服冲压生产线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等3项成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基于产业基础共性技术创新的高纯/特种有机硅材料制备与产业化”等40项成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单晶硅金刚线切割关键技术与光伏切割装备创新研发”等143项成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授予张友明、瓦蒂姆·哈桑诺夫、远藤常博、李苏、宫下和夫5名外国专家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王亚楠)
山东新增14家国家一级博物馆
本报济南讯 近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五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山东省内共有14家博物馆榜上有名,数量居全国第一。目前,山东拥有国家一级博物馆数量达到32家。
这14家博物馆分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青岛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青岛海洋科技馆(青岛海产博物馆、青岛水族馆)、淄博市博物馆、蒲松龄纪念馆、枣庄市博物馆、张裕酒文化博物馆、临朐县博物馆、邹城博物馆、日照市博物馆、德州市博物馆、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滨州市博物馆、巨野县博物馆。
据悉,博物馆评估定级工作,一般每3年开展一次。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为最高等级,是衡量一个地区和一座城市文博事业发展的重要标识。
开幕式上,还公布了第二十一届(2023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名单,山东博物馆“海岱日新——山东历史文化展”获精品奖,由清华大学、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的“禮运东方:山东古代文明精粹”特展获优胜奖。
(张依盟)
责任编辑:单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