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赋能 文化先行 ——山东文旅集团“党建+企业文化”发展之路
国资党建 | 2024-07-01 08:00:00
来源:大众新闻客户端
作为新生的省级文旅集团、首批山东“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中国旅游20强企业,山东文旅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文旅”)自成立以来,就将党建文化建设作为兴企强企的重要战略举措,打造形成了“我是山东文旅人 我是时代先行者”文旅特色“党建+企业文化”模式。
“融”与“合”是“党建+企业文化”的内核
“融”“合”是山东文旅的成立契机,也是企业成长的文化底色。
“融”是时代之机,也是引领之力。山东文旅由省属企业的文旅板块重组而来,如何“融”、怎样“融”重组企业的文化,是摆在山东文旅面前的第一道难题。自成立起,集团党委以党建文化为抓手,策划专题党课、主题宣讲、文旅视频、专题党建调研,激活干部员工对“求同 求新 求高”企业精神的认同,凝聚发展共识。
文化上“合”,促进党建融入经营发展。文旅产业板块合并,并非简单的同类项相加,而是要实现“1+1>2”的重组效果。集团党委坚持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深入推进“12343”高质量发展战略,锚定“一个目标”,聚焦“两条主线”,强化“三个体系”,做好“四项重点”,守好“三个底线”,在企业发展中,聚焦主责主业,加强精细化管理,加大治亏扭亏力度,改变粗放式管理,向市场开发要效益,向资源整合要效益,向协同创新要效益,全力打造专业特色突出、品牌优势明显、产业链完整、市场引领力强的全国一流文旅集团。成立以来,在集团党委引领下,山东文旅各部积极“双招双引”,从国家政策中寻找到企业发展之机,在乡村振兴、景区运营、文化产业投资等方面引入各类资金超过6亿元,通过全职、柔性引进等院士、泰山学者、大学教授、专家等人才100余人。
“三个转变”是“党建+企业文化”的路径
变革是山东文旅的基因,也是新生企业的优势。山东文旅走的是“先行者”的道路,承担的是山东文旅产业“先行者”的责任和使命,在发展中实现“三个转变”,在逆势环境中艰难走出一条引领发展的创新之路。
党建赋能助力集团“由块到链”转变,成为“链主”企业。山东文旅从整合到融合再到启航发展,需要的是整合好“块”状的文旅产业板块,并突破自身产业的局限,以山东文旅行业旗舰的担当,成为山东文旅企业的“链主”。一是牵头组建山东文旅企业联盟,联盟涵盖了全省旅游景区、酒店、文旅集团、文化企业等近100家企业,致力于推动企业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提振文旅消费,赋能文旅发展,提升“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贡献力量。二是推进“智慧文旅”建设。深度推进酒店生态链数字化转型,加快提升会员体系建设;2023年6月份,推出“好客山东一码通”平台,整合全省景区、影院等文旅资源,构建文旅生活生态联盟,有力促进消费提振。三是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工程。着力打造“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绿水,留得住乡愁,嗅得到炊烟,闻得见鸡鸣”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形成“667”乡村振兴发展模式。
党建赋能助力集团由重资产到轻资产转变,成为“智慧”企业。一是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模式输出,以泰安九女峰为成熟案例,依托山东文旅齐鲁样板研究院进行总结提炼,通过学术交流、标杆打造、对标调研、合作共建等方式,向长岛项目、雪野项目、新疆喀什高台民居、内蒙古项目等进行输出。二是优化酒店品牌管理和提升,改变传统建设酒店单体项目的重资产运营模式,打造酒店品牌,通过酒店品牌加盟、轻型品牌合作、国际品牌联合运营等方式,实现酒店轻资产化。三是提升景区委托管理模式,强化企业与地方项目的合作,以成熟的景区管理经验促进地方项目管理,并强化与省内、国内项目的合作。
党建赋能助力集团由竞争到协同转变,实现企业“共赢”。一方面,通过组织架构调整,进一步梳理优势领域和核心板块,确定优质资源的配置方向,进而优化业务布局、产业结构、资产配置,探索新模式,真正实现从“单打独斗”到“握指成拳”的转变,从“资产整合”到“文化融合”的转变。另一方面,突破企业内部协同局限,将业务协同拓展到文旅行业。自2020年5月,“云游齐鲁”一部手机游山东项目上线以来,已经为近3万家文旅场馆赋能,同时承接全省文旅消费券发放工作,带动消费近3亿元。
“三力文旅”是“党建+企业文化”的优势
面向未来,山东文旅集团以创新驱动发展,激发文旅潜能,谋划发展新思路,逐步形成活力文旅、磁力文旅、魅力文旅“三力文旅”。
融入国企改革大势,让文旅充满活力。根据“十四五”规划,山东正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作为省属文旅领军企业,山东文旅集团主动作为,在“十大行动”“十大机制”“八大平台”建设中率先行动。打好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组合拳”。全面实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有序推进职业经理人配备,主动畅通管理人员升降通道,推动高层次人才梯队建设。
融入文化强企大势,让文旅充满磁力。一是强化党管人才,孕育人才“磁力”。高度重视企业人才建设,打造广纳英才的人才环境,保持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向心力。连续评选集团劳模、“十大杰出青年”“十大巾帼标兵”等先模人物,发挥榜样模范带头作用。二是培育文化“磁力”。设计“青山绿水”LOGO,创作《让生活更美好》企业歌曲,印发“我是山东文旅人 我是时代先行者”企业文化手册和社会责任报告,开展“我是山东文旅人 我是时代先行者”主题视频大赛、“文旅萌宠”设计大赛、“文旅+U”青年分享活动等多项活动,开展“诗与远方·文学遇见文旅”作家走进文旅暨文学赋能文旅研讨活动,将优秀的文旅人、文旅故事、文旅作品发掘出来、评选出来。三是提升文化产业“磁力”。2023年,旗下山东商报240余条信息进入全国热搜,泰山财经新媒体账号累计播放量近4亿次,全国影响力日益增强;制作美食纪录片《山东味道》一、二季播放量累计超过5000万。
融入数字时代大势,让文旅充满魅力。一是创新文旅业态。围绕“数字化”“沉浸式”“元宇宙”文旅新业态发展方向,山东文旅探索培育数字化演出、梦幻剧场、虚拟演唱会、虚拟体育、虚拟偶像等娱乐消费新业态,打造了“故乡的月”沉浸式演出。二是打造高端产品。山东文旅集团重点打造了泰山九女峰、济南东泉、莱芜雪野、新疆喀什、浙江建德等精品乡村振兴项目,其中泰山九女峰项目被评为全国十大民宿,被省委评价为乡村振兴“新典型”。三是构建数字文旅。山东文旅集团研发运营的“好客山东 云游齐鲁”智慧文旅项目是山东省“十四五”重大基础性工程,定位行业“总出口”“总入口”“新引擎”“新大脑”,上线以来已经入驻近万家景区、酒店、商场等,持续推动山东文旅产业的智慧化升级。
山东文旅的文化,是创业的文化,是求变的文化,是超越的文化,是“先行者”的文化。无论是顺势还是逆境,山东文旅都将主动作为、与时俱进,在机遇和挑战中创新转型,不断为打造“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国内一流、山东特色”的文旅集团奋勇前进。(中共山东文旅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
责任编辑:许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