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打开

AIGC又起争议!律师:投入独创性智力创作的AI作品,作者享有著作权

AI范儿 | 2024-07-24 19:08:27原创

大众新闻客户端 廖宁

关于AI创作内容的争议还在持续。AIGC带来便利的同时,到底会不会抢了普通作者的饭碗?AIGC的版权怎么界定,到底属于谁所有?AIGC的每一次争议都能成为社交媒体的热门话题。

近日,番茄小说平台作者联合抵制“AI协议”的事,又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该协议中写道:“甲方(番茄小说)可将签约作品的全部或者部分内容及相关信息,如作品名称、简介、大纲、章节、人物、作者个人信息、封面图等作为数据语料、文本素材等,用于标注、合成数据、数据库建设、AI人工智能研发等领域。”

拿作者的作品投喂AI训练,后续AI模仿产出的内容,到底版权属于谁?原创作者该如何申索自己的权益呢?在答案并不清晰的情况下,番茄小说作者发起了联合抵制,最后平台不得不删除了新签约作品中的AI相关条款。

拿作者原创作品投喂AI起争议,平台回应已经删除相关条款

日前,多位番茄小说作者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收到平台要求签署“AI训练补充协议”的通知,该协议允许平台将作者作品用于AI模型训练,部分作者对此表示强烈反对。“我不同意、不赞成AI协议。作品是我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做出来,被拿去‘投喂’AI,这让我很生气。”一位番茄小说作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根据一位番茄小说作者提供的截图,通知注明“有一份AI训练补充协议待签署,签署后你的作品全部/部分内容及相关信息将用于平台AI人工智能模型训练或其他新技术研发应用场景,训练生产内容受平台版权保护,不允许抄袭或盗版行为。后续你将优先参与平台AI新功能内测,还有更多功能期待你的参与”。

“还期待我们参与。等AI训练成熟了,我们这些原创作者恐怕被平台卸磨杀驴,从哪维权都不知道!”有作者提出了如上的疑问和担忧。多位番茄小说作者发帖反对AI协议的同时,不少作者表示将会重新选择平台或是停止在番茄小说平台的更新。

由于作者反应激烈、联合抵制,记者了解得知,目前,番茄小说的合同已删除AI相关条款,新签约的作品将不再包含AI相关条款。同时提到,如果需要解除AI条款,可以提供一下签约的作品书名或者是书号,申请登记取消。

记者查阅华为、苹果应用市场发现,当前番茄小说在图书类免费App中的下载量位列第一,番茄畅听位列第三名。番茄小说和番茄畅听均属于字节跳动旗下的数字阅读产品。

此前,由于WPS被怀疑用用户作品训练AI引起争议,字节跳动和WPS刚双双发布声明,称“豆包与WPS在AI训练层面并未开展任何形式的合作,也没有使用任何用户未公开的私人数据进行训练。”

AIGC创作争议不断,是良师益友还是“饮鸩止渴”

事实上,随着生成式AI的迅速兴起和普及,从数据分析到艺术创作,AIGC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关于AIGC内容的争议就没有停止过。各行各业也都在担心这项新兴技术危及自己的生计,到底是良师益友的好帮手,还是“饮鸩止渴”的那杯毒酒?

2022年底,OpenAI的ChatGPT横空出世,带来文字生产新范式,AI可一键生成数万字内容,与此同时有关文字的版权归属也成为热议话题。随着AI被扩大应用到绘画、音乐等多领域,为创作生产带来了便利。但与之相伴的,是日渐增多的“AI侵权”纠纷。

2024年4月2日,超过200位国际知名音乐人联合发布的一封反抗AI的公开信,他们呼吁“AI开发者、科技公司、平台和数字音乐服务商停止使人工智能(AI)侵犯及贬低人类艺术家的权利。”据了解,目前,市场上已经有AI音乐生成软件,付费会员一个月可生成2000首“AI原创”歌曲。

2024年4月23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对全国首例“AI声音侵权案”进行一审宣判,被告方使用原告声音、开发案涉AI文本转语音产品未获得合法授权,构成侵权,书面赔礼道歉,并赔偿原告各项损失25万元。

2024年6月12日,AIGC创作者DynamicWang发文称,要求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公开道歉并赔偿人民币1元,“贵司在AI发布会上未经授权,使用我的模型生成的图片进行重绘、二度创作并在公开场合发表使用,严重影响和侵犯了我的权益。”此前,他已就此事与360方面交涉。对此,6月11日,360副总裁梁志辉公开表示,“我们愿意诉诸法律,公开讨论AI生图的版权问题”。

2024年6月20日,全国首例涉AI绘画大模型训练著作权侵权案在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画师认为,某AI绘画软件的开发运营者未经授权使用其原创作品作为训练数据,并应用于商业用途,侵犯了其合法权益。截至目前,此案还没有宣判。

律师:投入独创性智力创作的AI作品,作者享有著作权

不可否认的是,AI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有重要的推进作用。但AI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法律挑战,尤其是在知识产权领域。

AI作品是否构成侵权?该如何界定?7月24日,记者采访了山东圣义律师事务所吕伟律师。他表示,如果AI创作的作品在构图、内容、表达上与现有作品存在相似或近似,即有可能构成侵权。对于“侵权”的判断,则通常需考虑作品的独创性、实质性和相似性以及接触可能性、是否商用等因素。

“对于自己用AI创作的作品,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片还是音乐等,在模型训练时,尽量回避著名作家、大众熟知的艺术家及知名作品、大众所熟知作品相关关键词,避免生成AI作品本身成为侵权行为。如果用他人作品训练AI,应取得对方同意授权,可以给对方相应权益回报。”吕伟律师表示。

他解释道,如果AI生成的图像与原创手绘作品在构图、布局、内容、色彩等各元素方面高度相似,以至于公众会误认为两者为同一作品或AI作品是原创作品的衍生品,那么这种相似性大概率构成侵权;“如果用AI生成的图片本身没有侵权,同时投入了创作者的智力创作,并且该智力创作具有独创性,那创作者就拥有该AI作品的著作权。独创性指的是作品需要具有一定的原创性,不是简单的复制或模仿。”

此外,判断侵不侵权,“是否商用”很关键。“如果AI创作作品只是用于个人研究学习,并不构成侵权,一旦用于商业用途,即也有可能构成对现有作品及创作者的著作权侵权。”吕伟律师补充说。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廖宁)

责任编辑:金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