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支架集采落地观察:价格从万元降至百元,患者不再“心疼”
来源:齐鲁壹点
2024-08-21 09:20:07
冠脉支架植入手术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据了解,我国每年约有100万冠心病患者植入冠脉支架,冠脉支架介入手术也是一种安全的常规治疗方法。支架贵、手术费用高,让患者们直呼“舍不得”。而近年来,随着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的出台及落地,支架的价格从平均价格上万降至700-800元,这让患者们安支架不再“心疼”。
三年多过去了,面对平均降价超过90%的冠脉支架,有人提出疑问,便宜有好货吗?近日,记者走访了部分医疗机构探访政策落地情况。
700多元的支架
患者直呼“不可思议”
“这次我父亲安装的冠脉支架,价格七八百,当时我非常惊讶,太不可思议了!”近日,在济南市中心医院,患者郑光明的女儿郑领弟激动地说。
“第一次放支架是2019年5月份。”郑领弟回忆,当时父亲在家庭聚会中因饮酒后突感不适,脸色苍白、浑身无力,甚至无法行走。紧急情况下,家人迅速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并将父亲送往医院。经过详细检查,医生确诊父亲患有心脏病,并建议进行冠脉造影以明确血管堵塞情况。造影结果显示,父亲的心脏血管存在多处堵塞,急需放置支架以恢复血流畅通。
面对进口与国产两种支架的选择,考虑到家庭经济状况及医生建议,郑领弟一家最终选择了价格相对亲民的国产支架。当时,国产支架的价格仍高达一万多元,但已比进口支架便宜许多。手术成功后,父亲的身体状况迅速好转,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记者了解到,2020年10月16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文件》,打响了我国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的“第一枪”。
2021年1月,全国首次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政策落地实施,意味着“天价”支架进入了“平价”时代。集中带量采购前,冠脉支架平均价格高达1.3万元,进口支架价格更是接近2万元左右,集采落地后,平均价格降至700到800元。除了降价“福利”外,集采根据临床需求及时进行产品更新换代,这也为患者和临床提供了更多选择。
今年6月,郑领弟的父亲再次感到身体不适,经检查确诊为心梗复发,需立即进行手术。这次,郑领弟惊讶地发现,支架的价格已经大幅下降至七八百元,远低于之前的水平。
“父亲第一次放支架的时候,我清楚的记得总费用是4万多,他是居民医保,我们自费了2万多。这一次总费用才2万多,我们只自费了8000多。太惊讶了!”郑领弟激动地告诉记者。
不仅仅是集采政策利好,济南医保参保人专属的城市定制型补充医疗保险的普惠性,也让郑领弟非常感慨。“从去年开始我给父亲买了齐鲁保,齐鲁保还给报销了1000多,很惊喜!”她指着手中的结算单对记者说。
“以价博量”
推动耗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为患者提供实惠的同时,冠脉支架集采也在推动着耗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带量”是推进集采的核心,实实在在的市场份额为企业“以价博量”提供更多动力。记者了解到,2021年到2023年,冠脉支架的使用量逐年攀升,从最初的160万个增长到218万个,年增长率高达17%。以山东省为例,2024年的协议采购量已经达到了15.9万个,截至目前实际采购量已超过13.8万个。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医疗保障学院教授韩志琰介绍,三年以来,冠脉支架除了价格大幅下降,支架材质也有了新的提升。随着集采政策的推进,不锈钢材质的支架已基本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更为优质的铬合金支架。这种支架不仅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更长的使用寿命,而且其覆盖率已经达到了95%。“这意味着,绝大多数患者都能享受到这种质优价廉的支架,这无疑是对患者健康的一大保障。”韩志琰说。
韩志琰介绍,对于中选企业来说,集采政策畅通了中选产品的入院渠道,减少了中间环节,大大降低了推广成本。“这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还规范了相关企业的行为,促进了市场的健康发展。”她补充。
据了解,集采政策还缩短了回款周期,并得到了医保基金的支持。山东省更是明确规定了集采产品货款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回款周期平均缩短至约27个自然日。“这一政策有效减轻了集采中选企业的资金周转压力,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韩志琰说。
(来源:齐鲁壹点)
责任编辑:张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