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医养结合典型案例征集|多领域融合发展,冠县“五心”托起最美“夕阳红”

医声 | 2024-10-30 10:30:50原创

黄鑫    来源:大众新闻

近年来,聊城市冠县坚持政府用心、社会同心、医院全心、医生专心、群众安心的“五心”卫生健康工作思路,着力把推动医养健康作为打造民生民心工程的重要内容,依托医疗资源,强化医养服务,不断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服务需求,走出了一条医养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先后荣获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山东省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县、山东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县等称号,获批“健康中国 中风识别行动”首批国家级试点。

构建多层次融合机制

深化多要素协同推进

健全工作机制。县委和县政府高度重视医养健康工作,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促进医养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列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融入全县产业链图谱和链长制工作清单,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医疗康养产业链工作推进专班,为医养融合工作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强化要素保障。在政策、资金、项目上,优先考虑医养健康工作,将医养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城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障医养设施用地需求。对非营利性的服务机构自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减轻服务机构负担。鼓励合资、合作举办营利性养老机构,为医养健康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形成了“政府牵头、社会助力、群众参与、形式多样、网络健全”的工作格局。

提升服务效能。优化医养机构审批流程和环境,对医疗卫生机构利用现有资源提供养老服务的,依据现有资质直接登记备案、简化手续,缩短审批时间。同时,对申请新举办的医养结合机构,实行“一个窗口办理”,为医养健康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优质营商环境。

构建多元化医养体系

提升多领域融合发展

打造1处城区高端项目。投资3.9亿元建设占地6万平方米,集医疗、保健、康复、养老、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新华康复医养院,设置集中养老床位242张,运营以来累计入住420人次;建设养老公寓6栋392户,为500余人提供了高品质的自助养老条件。

建设2处基层公立项目。2022年,辛集镇中心卫生院搬迁新院区,老院区与聊城桃源山庄合作,建设了集医疗、康复、养老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养服务中心,设置床位300张,2023年5月投入运营以来,累计入住150人次。民政部门拨付补贴360万元用于基础建设;残联建设了如康家园,配齐了康复设施;卫健、医保部门开通医院管理、医保报销系统。对病房楼使用率不高的贾镇卫生院进行医养融合改造,设置集中医养床位51张,并配齐了消防、餐厅、取暖等设施,实现了医疗和养老床位互转,近期将投入运营。

建设2处医养签约机构。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健全协作机制,本着互利互惠原则,明确双方责任,开展多形式的协议合作,为入住老人提供就近便利特色医疗服务。兰沃中心敬老院、东古城中心敬老院分别与兰沃卫生院、东古城卫生院进行了签约合作。

构建全方位医养服务

深化全生命周期照护

把医疗接入居家养老服务。加强社区独居、空巢等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依托,完善上门医疗卫生服务政策措施,对辖区内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每年2次的血压测量、末梢血血糖检测等居家医养结合服务,并对高龄、失能、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康复护理指导、心理支持等服务。目前,已为14.8万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了居家医养结合相关服务。

做实医疗服务入驻养老机构。按照方便就近、互惠互利原则,组织医疗机构入驻养老机构,设置自理老人生活区、半失能老人生活区和全失能老人生活区,选派中医和护理业务骨干定期巡诊,进行日常中医养生保健、治疗等,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基本公卫、基本医疗以及转诊服务,实现了卫生院、养老院资源共享、服务融合联动。目前,清泉和定远寨2家公立养老院实现了医疗资源入驻。

完善老年健康学科建设体系。全县医疗机构均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比例达到100%,基层医疗机构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比例100%、安宁疗护比例94%,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80.89%。积极推行“互联网+医养”,线上申请、就近派单,能够为老人提供30余项健康服务。现有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1个、省级医养结合示范乡镇12个、定点长期护理医疗机构4家。

下一步,冠县将积极建设面向乡村基层群众的医养服务项目,扎实推进医养深度融合、持续健康发展,全力提升医养服务能力水平,为广大老年人就近就便享受更好医养服务、推进健康冠县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大众新闻记者 黄鑫 通讯员 马默峰)

责任编辑:张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