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打开

调水为民润胶东!“标准化管理”助力引黄济青工程提质增效

李殷婷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

2024-11-20 11:54:43原创

11月20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持续推进引黄济青工程管理提质增效,全力保障胶东地区用水安全情况。

“引黄济青工程建成通水35年来,之所以能够发挥如此巨大的效益,很大程度得益于我们聚焦主责主业,持续推进工程管理提质增效。”山东省调水工程运行维护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马玉扩说到。

引黄济青工程积极推行标准化管理,坚持工程管理标准化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一体推进。在工程管理标准化方面,创新提出“1139”工作法和“十化”管理目标,着力搭建“一物一标准、一事一标准、一岗一标准”制度标准体系,开发建设标准化管理信息平台,改造提升泵闸站118处、硬化道路243公里、绿化渠系220余万平方米,实现了工程硬件设施、管理水平、运行效率的全面提升。2023年10月,顺利通过标准化管理水利部评价,成为全国首个创建、首个申报、首批认定的水利部标准化管理调水工程。在安全生产标准化方面,按照“顶层设计、分级实施、强化指导、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在全面完成“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基础上,修订完善安全规章制度20余项,建立健全应急预案284项,组织应急培训演练80余次,更新安装标识标牌上万个,经过不懈努力,于2023年8月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达标全覆盖。目前,标准化管理已成为引黄济青工程运行管理提质增效的重要引领和省调水中心的一张靓丽名片。

强化数字赋能支撑。投资5.4亿元,建成胶东调水工程自动化调度系统,融合视频监控、调度运行、工程管理、综合会商等功能,实现了工程信息全方位实时采集和调水业务全流程线上操作。牵头建设山东现代水网运行调度平台,实现了省内骨干水网工程、25条重要河流及其36个配套工程关键断面信息的统一采集、分析和管理,为全省水资源调度提供了数字化、智能化支撑。大力实施数字孪生胶东调水工程,搭建了统一数据管理、统一告警推送、统一模型管理的数字孪生平台,完成4个子系统平台、5个典型应用建设,累计完成投资8000余万元,调水控制达到分钟级、厘米级,基本实现调水精准控制、管理智能联动、风险靠前处置。编制《骨干水网调度信息化建设技术导则》地方标准,为全省各级水网及调水工程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和标准支撑。

大力实施河长制管理。2018年成为全省首个纳入河长制管理的引调水工程,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管理体系,落实各级河长558人,19个所属单位全部成为当地河长办成员单位,夯实了河长制工作基础。依据省政府批复的《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划定实施方案》,有序完成574公里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划定,安装界桩3773座、公告牌572座,数据成果录入省河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大力实施输水干线综合整治,编制《胶东调水输水干线“一河一策”综合整治方案》,加强与地方河长办协作配合,累计清理整治问题583项,配合完成涉河项目审批71项,有力维护了工程权益。成功创建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355公里,开创了省内引调水工程创建美丽幸福示范河湖的先例。

打造专业化人才队伍。在35年的调水运行实践中,培养了大批爱调水、懂技术、善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截至目前,全系统拥有专业技术人员652人,其中具有高级及以上职称130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入选全省水利人才培养服务管理平台14人。这些专业技术人才在工程管理、调度运行、工程建设等岗位上,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有力推动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近年来,省调水中心荣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齐鲁水利科学技术奖84项,制定地方、团体及企业标准81项,在国家及省级竞赛中获奖近50 项,为调水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同时,依托自身的人才技术优势,积极拓展对外技术输出服务,先后为山西万家寨引黄工程、新疆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中、东线工程提供技术支撑,多次参加水利部组织的调水工程相关课题的研究,有力地助推了国内跨流域调水工程管理上台阶、上水平。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记者 李殷婷

责任编辑:崔可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