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荐丨《敦煌初见时》:敦煌壁画复原艺术精选珍藏集,两代人跨越七十年的坚守与传承,重现敦煌壁画初成之时的绝美容颜
孟秀丽 来源: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
2024-12-12 14:52:08原创
《敦煌初见时》
史苇湘 欧阳琳 史敦宇 绘
史敦宇 口述
王奕 整理
中信出版·大方
【内容简介】
《敦煌初见时》精选收录了敦煌壁画复原艺术专家史敦宇和其父母、第一代敦煌学者和艺术家史苇湘、欧阳琳所作的112幅壁画复原图作品。两代敦煌人潜心研究的复原临摹是在现状临摹的基础上,经过多角度考证复原壁画脱落部分和初始色彩,力图剥去岁月的侵蚀和尘埃,重现古壁画完成之初的精美面貌。
书中所录作品涵盖敦煌壁画中最具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的六大主题:故事画、经变画、乐舞飞天、世俗生活、供养人图、敦煌遗画 (特别收录藏经洞中被西方列强盗走、如今流失海外的画作复原图19幅)。每幅作品均配以文字解说画中的故事、文化内涵、艺术精髓和复原重点,让读者深度领略敦煌艺术的华美生动和博大精深。
史敦宇出生在敦煌,自幼跟随父母和先辈大师们进出洞窟学习临摹,一生与敦煌结下不解之缘。她五十多年来专注于壁画复原工作,以父辈面壁临摹留下的大量第一手材料为基础,根据多重考证补全残缺部分,并尝试复原壁画的初始色彩。父辈研究者们的工作多为现状临摹,即对脱落部分和色彩现状保持原样的临摹;史敦宇的复原临摹则致力于重现一幅清晰完整、色彩如初的画面。一张复原图需经历少 则二三年,多则几十年的繁复工作、经过几代人的接力才能完成。
此外,书中还专文介绍了敦煌壁画复原艺术的由来、技艺及其对 于保护、研究和传播敦煌艺术的重要意义,以及史敦宇和父母两代人守护传承莫高窟的感人故事。
【编辑推荐】
去敦煌都看不到的壁画,这本书帮你还原出来了。
惊艳到窒息的敦煌图集!112幅全彩画图、特别设计超长拉页,放大壁画细节,中华美学细节控的收藏之选!
流失海外的敦煌遗画首次复原结集,共同见证国宝的“回归”。
打破以往画册只介绍基本信息的冰冷传统,以六大主题串联敦煌故事,数十万字解读每幅壁画背后的故事。
史家两代人70年的坚守,非遗传承人重现敦煌艺术的辉煌时刻
集美貌与知识于一书,庄严的佛像,灵动的飞天,热闹的俗世生活、人间烟火,汇集敦煌艺术之精髓。
还原敦煌壁画大胆绚丽的色彩,五色杂陈的仙禽、红消绿冷的飞天、璀璨华丽的珠翠,再现绝美敦煌色。
“我所看到的洞窟和别人的不一样,飞天永远是飞翔的;伎乐神灵们的舞蹈是跳动的;各类乐器是不鼓自鸣的。”
“我有责任和义务,向喜欢敦煌艺术的人们展现真正的敦煌壁画临摹品。”
超长1.15米拉页,纤毫毕现飞天乐舞;
附赠一套璧画线稿描金涂色页4张。
【作者简介】
史苇湘(1924—2000)
四川绵阳人。从事敦煌壁画临摹和敦煌历史、敦煌艺术理论、敦煌佛教艺术史的研究。历任敦煌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资料中心主任。临摹敦煌壁画300 多幅,出版各类画册、专著资料辑录等10 余种,发表论文100 余篇,其中《敦煌历史年表》《石窟内容总目》《敦煌历史与莫高窟艺术研究》等成为敦煌学研究者必备的工具书。他提出了敦煌本土文化论、石窟皆史等一系列理论,成功地运用艺术社会学研究敦煌石窟,为敦煌研究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和突出成就。被誉为敦煌“活字典”“活资料”“学界宗师,艺术巨匠”。
欧阳琳(1924—2016):四川彭县人。经导师沈福文先生推荐,与四名同学长途跋涉一月余来到敦煌莫高窟,成为敦煌研究院一名美术工作者,从事敦煌壁画临摹和研究直到1986 年退休。她的临摹作品技艺精湛、形神兼备,尤其是她的图案临摹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作品曾在日本、法国等地展览,并在日本、法国出版了图录画册《中国敦煌壁画展》。主要著作有《敦煌图案》《敦煌纹样拾零》,与史苇湘、史敦宇合著《敦煌图案集》《敦煌舞乐》《敦煌壁画线描集》。2012 年12 月甘肃省授予她“甘肃省文艺终身成就奖”荣誉称号。
史敦宇(1952—)出生于敦煌莫高窟,是第一批敦煌学者在莫高窟生的第一个孩子,由常书鸿先生起名为“敦宇”。自幼跟随父母出入洞窟学习临摹敦煌壁画,传承、研究和发扬了布上绘画的技法,并得到了常书鸿、段文杰等前辈大师的指导。1997 年被兰州大学聘为副研究员。她以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为目的,孜孜不倦地考证和复原敦煌壁画逾五十年,其高超的艺术成就也逐渐被外界所认识。近几年来,她的敦煌壁画复原作品被美国、日本、法国、韩国、马来西亚、中国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众多机构珍藏。出版有《乐舞敦煌》《敦煌舞乐线描集》《敦煌壁画复原图》《敦煌壁画复原精品集》等多部专著。
【名家推荐】
史苇湘先生是我认识和学习敦煌石窟艺术的入门老师。他对每一个石窟,每一处壁画了然于心,如数家珍。他们伉俪二人把一生的青春和热血都贡献给了敦煌艺术研究事业,为这一领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樊锦诗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
看敦宇临摹的敦煌壁画,在楼阁、庭院、人物、服饰等画面的处理上显露出油画的特征,这与传承油画专业出身的父亲史苇湘先生的壁画风格有关。在藻井图案、人物线条、用色技巧等方面又传承了母亲欧阳琳的特点。他们一家三代人都献身敦煌艺术研究和坚持不懈的临摹工作,目的就是要代代传承和弘扬敦煌艺术。
——常沙娜 工艺美术家、敦煌艺术图案学家
《敦煌初见时》不仅是艺术爱好者的宝典,更是两代“敦煌人”接力研究与传承文化遗产的珍贵记录。它让我们在“数字敦煌”之外得以一窥敦煌艺术的辉煌时刻,重新激起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热忱和对艺术创新的思考。
——韩卫盟 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
在我看来,这本图文并茂的书含有三重意义:它展示了敦煌石窟中的一批经典图像并提供了精炼易懂的解释;它证明了临摹作品的学术和艺术价值,通过临摹者的悉心观察和精心描绘显现出照片中难以看到的细节、线条和色彩;它记录了一家“敦煌人”数十年中为保存和宣扬敦煌艺术所做的努力,在作者撰写的《我的家,在敦煌》一文中尤为感人地表达出来。
——巫鸿 艺术史家、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
矢志秉承前辈初心,复原敦煌壁画精品。本书专文对壁画复原临摹技艺及其意义的介绍,对作者和父母两代人守护敦煌数十年初心不变感人故事的讲述,无疑彰显了本书在传承、弘扬、创新敦煌艺术上的可贵价值。
——柴剑虹 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敦煌是中国古代文明璀璨的艺术宝库,大量精美的石窟壁画技艺精湛、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生动展现了古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是极为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敦煌初见时》是对敦煌艺术的精心研究与再现,让读者深入了解每一幅壁画背后的故事和艺术价值,对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王金华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
《敦煌初见时》向观者展现敦煌壁画最初的面貌和色泽,并使它以临摹和复原的形式长存人间,凝结了老一辈艺术家对敦煌艺术的精益求精和坚守传承。史敦宇不仅是从艺术的角度去复原,更是从学术的角度去研究,这使得她创作的复原画兼具艺术之美与学术之实。这是一部可以欣赏敦煌艺术之美和了解敦煌文化博大精深的好书。
——郑炳林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
【目录】
目录
前言:什么是敦煌壁画临摹复原图?
第一章【画中传说】
第二章【宝相庄严】
第三章【乐舞飞天】
第四章【人间烟火】
第五章【供养家族】
第六章【敦煌遗画】
跋:我的家,在敦煌
附录:壁画索引
责任编辑:孟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