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打开

跟着央媒一起来打卡,“淄博一道菜”缘何频频“出圈”?

宋明君    来源:大众新闻·鲁中晨报

2025-02-03 10:21:59原创

2月2日,淄博人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一道拿手好菜被全网“盯上”了。

特别是新华社抖音账号以《不加一滴水,白菜顶锅盖》为题报道淄博酥锅后,这道深藏于鲁中民间的传统年菜,终于在这个新春佳节掀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酥锅,酥出包容

“做酥锅最重要的是不能放一滴水,食材要一层层铺下去。先放藕片或白菜垫底,这样不会糊锅,然后放一层肉,一层炸鲅鱼,一层海带,一层炸豆腐,一层猪蹄。锅边再用大白菜当‘锅盖’。然后放上调料,开火,就使劲儿炖吧。”在热播剧《去有风的地方》中,刘亦菲饰演的淄博妹子许红豆提起家乡美食时,绘声绘色向朋友们讲起了自己家酥锅做法。在她的描述下,酥锅称得上每个淄博人的拿手好菜。

酥锅酥锅,顾名思义,首先要酥,其次要“一锅出”。据淄博老一辈人介绍,酥锅在清朝初年由淄博博山颜神镇苏小妹创始,故名为“苏锅”,又因此菜肴用醋较多,以肉鱼骨刺酥烂为主要特征,遂改名为“酥锅菜”。又有说法,博山自古烧制陶瓷、琉璃,窑炉与民居比邻而立,在滚烫的窑炉旮旯熥制烩菜是天赐之便,酥锅由是发源,压根无需把苏东坡、苏小妹拉来说事。

由于酥锅可供选择的食材丰富,每家每户都会根据自己的口味、喜好去选择食材,酥锅之大,各样食材都“盛得下”。因此,酥锅最大的特点是:家家做酥锅,无一能重样,正所谓酥锅容纳“百家百味”。

百家百味的酥锅

从电视剧中许红豆的酥锅“种草”,到最近全网热搜“酥锅是什么、怎么做”,借着互联网“东风”,酥锅从淄博区域美食、传统年菜,一跃成为新一届淄博美食“顶流”。

社交平台上,一条条爆火的酥锅制作视频,吸引了各地网友围观评论。

“除了淄博烧烤,没想到淄博还有酥锅”“我以为这是‘搞笑效果’,没想到是真的把大白菜垒这么高”“不加水真的不会烧干锅吗”“完全不会!食材自身也有水分,调味品也保持锅内湿润”“我爱吃辣,可以放辣椒吗”“不喜欢吃鱼,能不能不放鱼”“完全可以,酥锅就是主打一个自己喜欢”……

在淄博网友“一对一”指导下,各地 “吃货”朋友已经在自己家成功复刻出了淄博酥锅,并在传统口味上进行创新调整。

网友父亲制作的地道酥锅

淄博酥锅,这道“需文火慢炖十小时”的传统年菜,早已跨越了地区限制,也超越了美食本身的意义。满满当当的酥锅里,层层叠叠的鲅鱼、五花肉、海带、藕片与白菜,或是其他特色菜品,传递着淄博人日常生活里“和而不同”的哲学:不同食材在密闭陶锅中互相浸润,恰如这座工业城市包容开放的品格。

酥锅,煨出乡愁

在淄博,有句古话:“穷也酥锅,富也酥锅。没有酥锅,年没法过。”每逢春节,酥锅便端上了淄博人的餐桌。

“酥锅不是肉味,不是鱼味,也不是菜味,它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酥锅味,也是家乡味。”家里的老人,用这样的话语描述酥锅。温暖的餐厅灯光下,朴实无华的高压锅散发出让人食指大动的扑鼻香气,无论是热吃,还是冷吃,口感酥烂的酥锅美食百吃不厌,“那个醇香,那个浓郁,真是人间最美的享受”。酥锅,也成为大多数淄博人记忆中独特的家乡味道。

1月23日,淄博57#面包店主理人王老师更新了自己的小红书,一段7秒视频中,一口大大的古朴砂锅正在咕嘟咕嘟冒泡,隔着屏幕都能“闻到”锅内翻涌起的香气。她介绍到:“(这是)最传统的酥锅,这个大砂锅年龄比我还要大。小年一过,老爸每年就做这一锅,小火咕嘟7个小时了,再等3个小时就关火,满楼的香气。”

“从我记事起,这口砂锅就在我们家了。每次我父亲都用它炖汤煮菜,做酥锅。他是老博山人,做得最传统、最地道的酥锅。这也是我印象中家的味道、年的味道。受我父亲的影响,我现在也经营着几家餐厅,想通过自己的手艺,用心把健康的美味带给更多人。”

同样在这一天,远在英国留学的小张同学,用自己的小红书平台上传了一条制作淄博酥锅的视频,在简介中,她写到:“淄博留子日常,我在英国深夜做好了一锅淄博酥锅,准备馋‘死’所有人。”

小张的英国版酥锅

视频中,偌大的厨房中,小张就地取材,向精致的单人小煮锅里加入海带、藕片、豆腐、面藕和鸡翅肉,配合自己口味,做出了自己的“英式”特色酥锅。虽然食材各异,但“吃着仍是熟悉的味道,仿佛又回到了在家里过年时候。”美食解锁记忆密码,小张的酥锅中,还多加了一味乡愁。

淄博作家刘培国不仅做一手好吃的酥锅,还在酥锅文化上研究精进且多有成果,写成了《酥锅的烹饪美学》,出版了散文集《酥锅》。他在散文中写道,博山人吃酥锅吃的是情怀:“‘淄’味悠长年夜饭,酥锅滋味最悠长。酥锅里有博山智慧,年夜饭里不止有我的乡愁啊!”

从古朴粗陶罐到智能灶台上的不锈钢锅,从窑工简单取材到精挑细选的层层珍馐,从淄博人的餐桌到天南海北的年节菜。自诞生以来,四百年光阴炖煮的何止是食材,更是一瓮沸腾不熄的乡愁,这碗淄博酥锅,炖得恰到火候。 

酥锅,盛出烟火气

2023年春天,淄博烧烤以“小饼卷肉”的独特仪式感火遍全网,单日10万游客涌入的盛况,让这座老工业城市一跃成为新晋“顶流”。然而流量狂欢之下,真正托起淄博热度的,是沉淀千年的文化基因与城市治理的协同发力。

如果说淄博烧烤的爆火是一场暖心的“意外”,那么,淄博酥锅的出圈更像是淄博美食文化的厚积薄发。

除了烧烤与酥锅,俯瞰淄博美食地图,各区县中还藏着许多地道风味:周村煮锅最宜冬日,铜锅里白菜、豆腐、五花肉在骨汤里咕嘟,让人暖胃又暖心;周村烧饼不仅是当地人最熟悉的点心,更成为淄博旅游的必买伴手礼;淄川肉烧饼还原儿时的“古早味”,满满馅料,让人吃了直呼过瘾;博山四四席,看似普通却暗藏乾坤的豆腐箱、宝塔状的压轴大菜博山烩菜,堪称鲁菜“代表作”……这些从大街小巷中飘来的热气腾腾的香气,至今仍在续写着舌尖上的淄博。

当淄博与美食相加,传播热度更是指数级增长。

点进小红书淄博美食相关标签,你会发现,淄博烧烤浏览量已接近10亿,淄博美食则有着4.3亿次浏览,两者相加,相当于全国人都曾浏览过一遍。而在抖音平台,淄博美食的流量不遑多让,点赞数最高的一条视频高达236.4万。

备受年轻人关注的淄博美食,在保持老品质、老味道的基础上,同时又融入现代工艺与健康理念,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焕发新时代新生机。拿酥锅来说,面对年轻群体对便捷“快手”美食的追求,淄博酥锅早已从年节限定变身日常小吃,只需线上购物平台下单,原汁原味的真空酥锅便能配送到家。

各式各样的淄博老字号酥锅礼盒

据博山区一家食品厂负责人翟清芝介绍,为了解决传统酥锅不易保存、配方相对固定的问题,近年来,不少厂家还开始提供“私人定制”服务,为顾客制作甲鱼、鲤鱼、排骨等酥锅,还可根据要求调整甜度、咸度,并对食物进行真空包装,包装好的酥锅既保留传统风味,又通过真空锁鲜技术解决储存难题。

酥锅,正在见证着我们的美好生活。

“民以食为天”,淄博正以独特的美食叙事刷新文旅产业样本,同时也验证了“五个淄博”实施以来,这座网红城市以和谐美好的“文化之城”再次“出圈”的一种必然。这座曾经以“钢与火”著称的城市,如今用“食与爱”重新定义着城市品格。或许正如网友在烧烤店留言墙写下的那句——“在淄博,吃的不是串,是人间值得。”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宋明君)

责任编辑:孙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