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企有约 政法有为” 青岛市李沧区委政法委以更优法治化营商环境赋能高质量发展
山东法制报 | 2025-02-07 20:37:22原创
宋时刚 来源:大众新闻·山东法制报
百发海水淡化升级改造等32个项目获得政策资金29.4亿元,带动民间投资增长15.9%;引进未来硬科技智造园、百信信创青岛基地等过亿元项目145个,总投资475.3亿元;成立青岛市首家公证商事调解中心……2025年青岛市李沧区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些令人欣喜的数据,描绘出李沧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企业活力不断激发,发展潜能加快释放的蓬勃画卷。
得益于高质量法治护航,经营主体在一流的营商环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近年来,李沧区委政法委持续放大‘与企有约 政法有为’品牌效应,引领全区政法单位主动靠前、担当作为,以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突破,以更高站位、更强担当、更实举措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李沧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高天宝向记者介绍。
高位统筹打造公平高效法治化营商环境
观大势、谋大局、抓大事。李沧区政法系统聚焦民之所盼、企之所需、发展大计,秉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以法治之力持续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着眼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李沧区委政法委充分发挥核心引领、统筹协调作用,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凝聚政法系统合力,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路径,聚焦企业所需、政法所能,转换思路方法,创新推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稳心、安心、放心、暖心、顺心“五心行动”,侦、检、审、执、调等政法全领域发力护企助企惠企,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向好。
李沧区委政法委成立由区委政法委书记挂帅的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制定出台《李沧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二十四条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举措,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支撑,持续擦亮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政法名片”,为李沧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高效服务构建利企便民“快车道”
“新《公司法》强化了公司的主体责任,通过合理引导推进存量公司按期调整出资期限、出资数额,依法督促公司诚信履行出资义务,使公司在商事活动中运营更加有序……”在新修订的《公司法》正式实施之际,李沧区司法局组织惠企法律服务团队主动上门走进企业开展普法宣传、法治体检等系列活动,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新法规,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在企业经营发展中,李沧区政法机关提供了诸多帮助,比如设置营商环境法治联络员,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送法上门活动,帮助我们更好地在法律框架下依法运营、规避风险。”山东恒晟源控股集团法律服务事业部法务主管徐晓凡告诉记者。
“让营商环境更有序、企业经营更有公平感”已成为李沧区政法系统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路上的共识。推行“全城通办、一次办好”和“15分钟响应”等措施,对群众诉求及时回应,答复问题高效准确。以“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为牵引,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扎实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完成“一窗”分类受理、全程电子化业务量 37.5万余件,力争实现办事方式多元化、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成本最小化,最大限度利企便民。李沧区法院开辟企业立案、诉讼服务咨询、案件审理“绿色通道”,设立商事审判团队、知识产权专门团队,质效位居全市前列,以公平正义为企业“撑腰”。交警李沧大队创新打造“一站式”道路交通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和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引入了法院、检察院等驻点办公室,刑事速裁案件各个诉讼环节实现一站式办理,大幅缩短了办案期限,提升了办案质效;整合行政调解、仲裁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保险核赔调解、汽车行业调解和法律援助调解,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七位一体”的多元化调解机制,有效提升办案效率。
高效护航筑牢法治化营商环境“防护墙”
青岛李村商圈是青岛市规模最大的城市商圈,商业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拥有11个购物中心和2300个百货店,涵盖近4000家商业企业,日最高人流量超10万人次。为守护好李村商圈烟火气,在李沧区委政法委统筹协调下,青岛市公安局李沧分局牵头18家行业主管部门,在李村商圈设立平安商圈指挥中心,派出所、执法中队、市场监管所等职能力量实现“八所联动”,打造特色“平安商圈”。“我们常态化开展巡防勤务,高效处置各类侵害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的各类突发案事件,2024年辖区刑事警情同比下降25.33%。”李村派出所负责人告诉记者。
保护企业安全经营,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李沧区委政法委统筹发起“春雷严打”“夏季行动”等专项行动,全域全链重拳打击各类突出违法犯罪,为企业提供更加稳定和谐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开展整治企业内部犯罪专项行动,为企业追赃挽损500余万元,依法办理青岛市首例侵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商业秘密案等案件,相关工作经验在全省转发推广。
为进一步推进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李沧区检察院与青岛市税务局会签《关于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反向衔接工作的意见》,明确案件移送、办理、管辖等工作重点,理顺协作机制,形成涉税犯罪打击与治理闭环。同时,深入开展涉企“挂案”清理及违法“查扣冻”企业财产专项监督,办理多起相关案件,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高频问需当好企业发展的“贴心人”
李沧区某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遭遇合同诈骗,致使企业利益受损,生产经营困难。去年年末,李沧区委政法委了解到企业困境后,第一时间组织区政法单位及有关部门与企业面对面座谈,把脉问诊、分析研判,寻找化解困境的最优路径。会上李沧区委政法委统筹成立工作专班,组织精干力量,尽最大努力帮助企业追赃挽损。
企业有所需,政法机关有所为。近年来,李沧区委政法委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服务举措,提升服务效能,常态化开展“与企有约 政法有为”企业家座谈会,为政法单位与企业搭建沟通桥梁,精准剖析企业面临的法治困境与需求,确保政策制定有的放矢。在此基础上,创新设置营商环境法治联络员机制,选派专业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政法干警深入企业,实时收集反馈问题,推动政法服务与企业需求深度融合,着力解决“谁来办、怎么办”等问题,当好企业发展“贴心人”。2024年,李沧区政法各单位为企提供法律咨询3379次、高效处置涉企警情1400余起、解决经营主体“急难愁盼”诉求2000余件,助力全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
(大众新闻·山东法制报记者 宋时刚)
责任编辑:王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