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少年·未来课堂|机器人春晚扭秧歌的“秘密”
速览淄博 | 2025-02-11 19:46:15原创
王超 来源:鲁中晨报
一、盲盒屋
机器人春晚扭秧歌的“秘密”
在2025年央视总台蛇年春晚中,有一个特别有趣的节目叫做《秧BOT》。在这个节目里,一群穿着花棉袄的机器人在舞台上扭起了秧歌,它们不仅能舞动身体,还能变换队形和多角度转手绢。这让很多网友都很好奇:“这些机器人是怎么做到的呢?”
在春晚舞台上表演的机器人。
会跳“科目三”还能后空翻
这些在春晚上表演的机器人叫做UNITREEH1,它们在2023年8月“出生”。为了这次春晚,工程师们花了近3个月的时间来训练这些机器人。H1机器人不仅学会了走路、跑步和跳跃,还学会了跳“科目三”这种流行的舞蹈,甚至能完成酷炫的后空翻!
你可能觉得机器人看起来有点机械和呆板,但这是为了让它们和灵动的舞蹈艺术家形成对比。这种对比让整个表演更加有趣,所以机器人一亮相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蛇年春晚节目《秧BOT》表演者及工作人员与人形机器人合影。
机器人能“听懂”音乐
在节目中,16个机器人动作整齐划一,这是因为H1机器人身上装备了很多高科技设备。
比如,它们有高精度的3D激光SLAM自主定位和导航系统,还有多智能体协同规划系统和全身AI运动控制系统。
这些技术让机器人在舞台上走得稳当,动作整齐得就像复制粘贴一样,甚至比真人舞者还要稳。
H1机器人还有360°全景深度感知技术和AI驱动的全身运动控制技术,这让它们能精准定位、稳定连接,并能应对各种突发状况。通过先进的AI算法,机器人能完美“听懂”音乐,不管是欢快的节奏还是优美的韵律。
人形机器人骨架设计示意图。
超硬核技术支撑飞手绢
在节目的最后,机器人腕部电机搭载的抛放线机构,让它们能转手绢、飞手绢,这让观众们惊叹不已。
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超硬核技术在支撑,比如高精度3D激光SLAM定位和导航技术,让机器人在复杂的舞台环境里,也能精准找到自己的位置;先进的组网方案和时间同步技术,能保证它们在复杂的网络环境里稳定连接;强大的集群协同控制系统,让它们能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就算舞台上突然“状况百出”,也能确保没有问题。
通过这次春晚,我们不仅看到了机器人技术的进步,也感受到了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有趣的科技表演,让我们大开眼界!
二、奇趣谷
“重塑哪吒”为啥非得用藕?
今年春节,最火的角色非哪吒莫属!在传说中,哪吒被太乙真人用莲藕重新塑造了身体。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太乙真人要用莲藕呢?用别的行不行?比如山药、土豆、辣椒……
在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里,太乙真人“捏”哪吒时用的是藕粉。他先用凉水把藕粉调开,再用热水慢慢冲,最后变成了一碗像胶水一样的东西。
同样是淀粉,为什么不用木薯粉或者玉米淀粉呢?
“重塑哪吒”为啥非得用藕呢?
这可能是因为在古代,中国还没有种植木薯和玉米,而莲藕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植物。
在更早的传说中,太乙真人用莲藕做哪吒的骨头,用莲花做他的肉,让哪吒重生。
古人认为,莲藕里的藕丝就像人的血脉一样。莲藕虽然长在淤泥里,但它不是莲的根,而是地下的茎。藕丝其实是莲藕里的“管道”,负责输送水分和养分。藕丝很特别,它的细胞壁像弹簧一样,拉得越长,它就越有韧性。
莲藕的产量也很高,全世界80%的莲藕都产自中国,每年能产1000万吨以上。如果小哪吒重40斤,其中39斤是“反骨”,1斤是莲藕,那中国每年产的莲藕可以做出200亿个“哪吒”呢!
还有人说,在《封神演义》原著里,太乙真人没有用莲藕,而是用荷叶梗做哪吒的骨头。荷叶梗里也有丝,莲的这种“弹簧式”结构遍布全身。古时候,有人甚至把荷叶梗里的丝抽出来,纺成线织布。比如,孙悟空的那双“藕丝步云履”,可能就是用的这种技术。
不过,既然莲藕这么好,为什么还要找别的替代品呢?
“藕断丝连”,在古人看来,那一根根的藕丝就像是人的血脉。
有人说,用山药也不错,切开后也能拉丝;还有人说,杜仲树也不错,它的叶子和树皮都能拉丝,像天然橡胶一样,甚至可以用在航空航天和海底电缆上。如果是“杜仲牌”哪吒,可能战斗力会更强哦!
但最适合哪吒的还是莲藕,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就像哪吒说的“我是魔又怎样?”莲藕“濯清莲而不妖”,也像哪吒的“若命运不公,就和它斗到底”。所以,莲藕做的哪吒就是最好的!
最后,希望《哪吒之魔童闹海》这部电影能让更多人喜欢莲藕,也为中国的莲藕产业发展带来帮助。毕竟,农业生产没有“仙法”,科学技术才是最好的“法术”!
三、魔卡荟
两个鼠爸爸也能生出鼠宝宝?
你有没有想过,两个鼠爸爸也能生出鼠宝宝呢?这听起来像是科幻电影里的情节,但中国的科学家们真的做到了!
最近,中国科学院和中山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一项神奇的技术,让两个鼠爸爸一起“生”出了鼠宝宝,而且这些小鼠还健康地活到了成年。
两个鼠爸一起“生”出的鼠宝宝。
科学家们使用了一种叫做“胚胎干细胞工程技术”的方法。简单来说,他们从两个雄性老鼠的身体里提取了一些特殊的细胞,然后通过复杂的实验步骤,让这些细胞变成了可以发育成小鼠的胚胎。最终,这些胚胎成功发育成了健康的小鼠宝宝。
这项研究非常了不起,因为它克服了哺乳动物单性生殖中的一个大难题。在自然界中,哺乳动物通常需要一男一女才能繁殖后代,但科学家们通过这项技术,打破了这一规律。这不仅让我们对生命的起源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
虽然这项技术目前还处于实验阶段,但它可能会在未来帮助解决一些医学难题,比如帮助那些无法自然生育的家庭。当然,科学家们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才能确保这项技术安全可靠。
2.科学家发现“超级地球”
可能适合生命居住
最近,科学家们发现了一颗特别的星球,它比地球大6倍,距离我们大约20光年远。它围绕着一颗类似太阳的恒星旋转,而且位于一个叫做“宜居带”的区域。这意味着它和恒星的距离刚刚好,表面可能有液态水存在,而水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
这颗行星最早是由牛津大学的科学家在2022年发现的。他们使用了智利的天文台设备来观察和分析数据。由于信号非常微弱,科学家们花了很长时间,用了很多先进的技术,才确认这颗行星的存在。
虽然这颗星球位于宜居带,但科学家们还不能确定它是否真的有生命。因为它的轨道是椭圆形的,所以它和恒星的距离会不断变化,有时会离恒星更近,有时会更远。这种变化可能会影响它的环境。
不过,这颗“超级地球”的发现给了科学家们更多的线索,帮助他们未来更好地寻找可能适合生命生存的其他星球。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在宇宙中找到真正的“第二个地球”呢!
责任编辑:李中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