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外籍航天员+1!外国人上太空要先学中文了
蔡可心 来源:大众新闻
2025-03-01 11:59:54原创
2月28日,中国和巴基斯坦签署合作协议选拔训练航天员,外籍航天员将在未来几年内进入中国空间站执行短期飞行任务。
这次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国政府将首次为外国选拔训练航天员,中国空间站将迎来首位外籍航天员造访。
当看到操作台所有界面均以中文呈现时,网友热评:“‘外国人学好中文有多重要’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中巴航天合作开启新篇章
按计划,双方将利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完成选拔工作,巴基斯坦航天员将在中国接受全方位的系统训练。根据中国空间站的飞行任务规划安排,将在未来几年内择机安排巴基斯坦航天员与中国航天员一道进入中国空间站执行短期飞行任务。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始终坚持“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着眼面向全人类共享中国发展成果,主动开放中国空间站合作机会,积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这次合作协议的签订,为更多发展中国家参加国际载人航天合作提供了范例,有利于激励更多国家携手探索宇宙奥秘,共同在造福全人类的道路上书写新的篇章。
美报告:建议与中国建立“太空热线”
中国空间站传来喜讯的同时,出差8天变9个月的美国宇航员,还在等待回家的那一天。
此前,两名美国宇航员因为波音公司“星际客机”宇宙飞船故障而被困国际空间站,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早先公布的计划,两名美国宇航员将在轨道上停留近290天。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后,将“星际客机”飞船搭载的两名宇航员滞留国际空间站的遭遇归咎于拜登政府。根据最新计划,这两名美国宇航员将与国际空间站上的另外两名成员在3月19日至20日左右返回地球,此举将让他们在轨道上的长期停留时间缩短约两周。
近年来,中国航天科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突破。看到中国的进步,美国有点坐不住了。
2月11日,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CFR)发布了一份题为“确保太空安全:美国行动计划”的报告,报告称,美国在太空领域正面临多重威胁,包括反卫星武器的发展、太空碎片的增加以及来自中国的竞争等,如果不采取行动,可能会面临类似于“斯普特尼克时刻”的危机,即在太空领域失去领先地位。
报告承认,近年来,中国在太空能力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对此,报告呼吁与北京进行务实接触,建议建立直接沟通热线,以降低在轨道上出现误判的风险。
此外,报告还建议美国在太空交通管理和遇险航天员救援方面与中国进行有针对性的太空相关接触。
宇宙的尽头是“合作”,嫦娥探月世界共享
全球休戚相关,人类命运与共。
中国探月工程始终敞开胸怀、打开大门,推动科学成果全球共享,让航天科技成果更好造福人类。
搭载欧空局月表负离子分析仪、法国月球氡气探测仪、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巴基斯坦立方星等国际载荷一同进行科学探测,嫦娥六号帮助巴基斯坦拍摄其首幅月球影像,助力法国完成首个着陆月球航天项目。
再往前回溯,嫦娥一号,为确保24小时不间断跟踪,我国与欧洲空间局、智利有关部门合作,使用4个国外测控站进行测控。嫦娥四号,着陆器上的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由德国研制,阿根廷深空站参加测控任务……
科技创新从来不是单打独斗、闭门造车。探月工程之所以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始终坚持开放创新,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发展,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
资料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环球时报等
(大众新闻编辑 蔡可心 整合 策划 单青)
责任编辑:姜凯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