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电池变成“存钱罐”,充电站唱“双碳歌” 淄博首次出现的这个充电站牛在哪?

孙渤海    来源:大众新闻·鲁中晨报

2025-04-30 15:16:45原创

如果你是电动汽车车主,那么恭喜你,你的爱车的电池可以变身“移动充电宝”啦!不仅能提供新能源动力,还能帮你赚钱,妥妥一个“存钱罐”!赚钱的方式,就是向电网“反向放电”。

启用仪式现场航拍。 史磊摄

4月30日上午,在淄博高新区中润大道与柳泉路交汇处附近,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集中放电暨淄博高新区鲁中晨报充电站启用仪式举行。作为全国首批、国内领先的30个车网互动规模化试点应用项目之一,该站打造了集“互动、融合、安全、经济”于一体的“三型一化”社区能源站,标志着淄博在“双碳”目标落地和能源结构转型方面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一个示范站,带来一笔开心的“放电账”

走进充电示范站,位于“C”位的,就是该站的最大亮点——多台V2G(Vehicle-to-Grid)双向充电桩及车位。

在一个V2G充电桩前,车主孙先生根据供电工作人员提示依次操作后,他的电动汽车开始向电网反向放电。

双向充电桩前,显示屏上实时跳动的“能量账本”揭示了车网互动的奥秘。据国网淄博供电公司高新供电中心工作人员解释说,当电网处于深谷时段(如3—5月份中午11点—14点),车主可享受低价充电;在尖峰时段(如3—5月份17点—20点),车辆则可将储存的电能反向输送“卖”回电网,赚取每度电的价差收益。由此,车主不再仅是“用电者”,更是受益者、“能源合伙人”。

高新供电中心工作人员介绍,V2G是指通过具有车网互动功能的充电桩,用电动汽车向电网放电,在“车辆与电网互动”中实现“削峰填谷”,有效缓解电力供需矛盾。简单来说,它让电动汽车既是交通工具,也变成了移动储能站。

根据3—5月居民充电桩峰谷分时电价标准,以及放电活动期间(持续至5月6日)分时段补贴标准,车主孙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放电账”——“我中午在家给车充电,每度花两毛多钱,然后傍晚再放给电网,活动期间每度电最多能拿到约3块钱的‘电子抵扣券’,以后给车充电可以用,积少成多,很不错!”

参与互动的电动汽车每年为车主带来可观收益的同时,也可为电网节省大笔基础投资,实现“车主得实惠,电网降成本”的双赢局面。

“光+储+充放”,淄博充电站No.1

示范站内,25台智能充电桩整齐排列,其中6台来自华为的风冷、液冷超充桩尤为引人注目。液冷超充是一款“充电黑科技”,其单桩最大功率高达720千瓦,能够实现“10分钟补能60度”,让车主在喝杯咖啡的时间里,爱车即可“满电出发”。

有别于传统风冷充电桩,液冷系统通过循环冷却液为电缆降温,导热效率提升50倍,即便在高温酷暑下也能稳定运行,充电安全更有保障。同时,系统运行噪音仅55分贝,相当于图书馆翻书声,让车主充电时也能拥有舒适充电环境。

示范站遮阳雨棚上装有91.26千瓦光伏发电系统,如同城市的一道“绿肺”。晴天时,它每小时产生的电能足以驱动80台家用空调同时运行。同时,站内还搭配了100千瓦时储能装置,将白天的富余绿电存储起来,在夜间释放使用,实现24小时绿色能源自给。站内从充电桩到照明,再到服务驿站的便民服务,全部由清洁电力驱动,构建出真正意义上的“低碳运营场景”。

预计该系统每年可发电8.7万千瓦时,减少碳排放约52吨,为推动绿色低碳城市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阳光动能”。记者从国网淄博供电公司了解到,在淄博,这是首次出现“光伏+储能+充放电”的充电站运行模式。

国内领先,打造城市“微型能量大脑”

示范站虽占地面积不大,却是名副其实的“城市能源微枢纽”。在其1公里辐射范围内,有5座政务办公楼、23个居民社区、13处商业地标,服务超过4000辆新能源汽车,日均充电需求将超过500车次。

5G通信、区块链计量、液冷超充……诸多前沿技术的集成应用,在该示范站构建起“车—能—路—云”一体化的能源生态系统。正如高新供电中心工作人员李海舰所说:“每辆电动汽车都是电网的‘灵活细胞’,它们串联成网,就能形成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毛细血管’。”

截至2024年底,淄博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12.3万辆,全市累计建设充电桩5.44万个,车桩比2.26:1,充电市场前景广阔。

国网淄博供电公司秉承“双向互动、多能互补、智慧管理”理念,在淄博市创新打造国内领先的V2G车网互动示范工程,通过构建“光储充放换”一体化新型示范站,实现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电网双向能量互动,培育源网荷储协同发展新业态。目前已建成张店鑫马吾悦广场、淄博高新区鲁中晨报两座V2G示范站,形成“两核驱动、多点辐射”的V2G应用格局。

未来,随着车网互动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淄博乃至全国城市电网,将拥有千万台“移动储能电站”,在削峰填谷、绿电消纳、应急保障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孙渤海 通讯员齐山峰)

责任编辑:高昕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