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两山”理念山东实践|威海朝阳港:海滨岸线美出圈 生态减灾两相宜

来源:大众新闻

2025-07-10 14:37:47原创

威海朝阳港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荣成市好运角旅游度假区内,海湾总面积约580公顷,区域内潟湖湿地与砂质岸线交相辉映,是海洋资源的重要汇集区。自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围海养殖的兴起,高峰期朝阳港区域内遍布着200多个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养殖面积达到300多公顷,导致朝阳港内侧潟湖面积萎缩、纳潮量减小、水体交换不畅、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外侧砂质岸线被侵蚀,防御风暴潮、海浪等海洋灾害能力逐年减弱等问题。

朝阳港内侧潟湖盐沼,修复前养殖池塘遍布

朝阳港内侧潟湖盐沼,修复后芦苇、碱蓬等植被生长茂盛

面对海洋生态系统的退化严重亟需修复以及新时代发展海洋绿色经济的迫切需求,威海市坚持“陆海统筹、尊重自然、问题导向、循序渐进”的总体原则,投入3.5亿元,对朝阳港区域“内外兼修”,着重开展内侧潟湖系统修复和外侧砂质岸线修复,通过拆除养殖池塘恢复湿地、海堤生态化改造、植被修复等措施,构建潟湖盐沼和砂质岸线两大生态减灾体系,实现了生态功能恢复和防灾减灾能力提升的“双赢”。

朝阳港外侧砂质岸线,修复前岸线防灾减灾能力弱

朝阳港外侧砂质岸线,修复后岸线防灾减灾能力显著提升

从养殖遍布、生态遭到破坏的岸线到岸绿滩净、湾美物丰的黄金岸线,朝阳港实现华丽蜕变。修复区域人工岸线修复为生态恢复岸线长2354米,内侧潟湖水面面积增加170公顷、纳潮量最高增加33.5%,外侧沙滩自然恢复18万平方米,区域觅食的黑尾鸥、大白鹭、大天鹅等鸟类数量较修复前增长21%,大型底栖动物密度由每平方米821个增长至973个,碱蓬、芦苇盐沼植被逐年自然扩散,海草床长势良好,区域生态得到显著改善,生态系统稳定性显著提高。区域岸线防灾减灾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修复后至今经历4次台风风暴潮极端天气,特别是2024年10月20日前后,全国多地出现风暴潮异常增水,威海部分区域岸线遭到严重破坏,但朝阳港区域岸线未发生损坏、岸线后方未发生损失的情况,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护。

朝阳港修复既为沿海潟湖及岸线的生态治理与防灾减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也为区域文旅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年接待游客由修复前的387万人次提高到986万人次,旅游收入由修复前的21.2亿元增加至31.1亿元。日益改善的生态环境和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吸引大批国企强企投资,区域项目投资体量超300亿元,2023年以来,朝阳港沿线先后有12家星级酒店民宿投用,低空旅游、国潮夜游、数字VR、赶海体验等20余项新业态纷纷落地,旺季期间日均车流量3万余辆。同时,文旅产业发展为周边村居群众扩宽无花果、甘薯等农产品销售渠道,酒店民宿等项目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带动200多户居民实现增收,每户年增收3万余元。

“布鲁维斯号”打卡点火爆全网

鸟类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

朝阳港修复后,有效改善周边人居环境,环湖及沿海亲海岸线增加18千米以上,沿海亲海沙滩增加18万平方米,市民游客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显著提升,环境差、养殖异味等民生诉求数量较以往减少90%以上。朝阳港修复有效带动周边区域社会发展,荣成市好运角旅游度假区成功入选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沿岸的“布鲁威斯号”沉船成为全网最热门“网红”打卡地之一,朝阳港所属的“威海阴山湾至马兰湾”获批第一批省级美丽海湾优秀案例,附近的港西镇小西村获得“中国传统村落”称号。朝阳港修复案例充分印证以生态修复扮靓自然环境、以基础设施丰富服务供给、以招商引资厚植产业基础的发展新路径,成为新时代“两山”理念转化的生动实践。

(推荐单位:威海市海洋发展局)

责任编辑:郭丽丽

大众新闻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事宜请联系大众新媒体大平台 联系电话:0531-85193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