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理念山东实践|山东推进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提升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来源:大众新闻
2025-07-16 17:23:53原创
近年来,为认真落实“增存挂钩”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全省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山东省坚持以“存量”换“增量”,从组织领导、制度创新、调度指导、数字赋能等方面入手,多措并举消化批而未供土地,盘活闲置土地,充分挖掘存量土地潜力,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要素保障。
2018年至2024年底,山东省累计处置批而未供土地309.28万亩,闲置土地38.08万亩,均超额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年度处置任务,处置率居全国前列。其中,2024年,山东省处置批而未供土地31.06万亩;处置闲置土地4.58万亩,闲置土地净处置率为31.83%,闲置土地大幅减少,受到自然资源部通报表扬。
提高工业用地亩均效益,使土地再生金,离不开建立一套行得通、管得住、用得好的长效机制,切实增强全社会节约集约用地意识,有效解决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前清后增”问题。为此,山东省着力加强制度创新,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确保盘活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工作有序推进。
2018年国家“增存挂钩”机制实施以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陆续印发《关于节约集约用地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工作的意见》《关于完善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各市、县政府主体责任和目标任务,分类施策,提出了去存量、控增量的明确措施和推进方向。
同时,山东省自然资源厅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强化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处置和源头防范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将供地率和闲置率指标纳入节约集约考核评价标准体系,从存量处置、源头防范、奖励激励、标准认定等多维度统筹推进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消化处置工作。
自2018年以来,山东省自然资源厅连续每年下发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任务,从明确工作任务目标、严格规范开展处置认定和奖惩制度等方面入手,确保按时完成全年处置任务。结合国家下达的处置任务以及各市县供地率和闲置率水平,有保有压,有针对性地分解下达年度处置任务。对任务处置产生的指标全部由设区市自行支配,提高市县处置积极性。健全完善绩效奖惩机制,对提前完成处置任务的市进行新增用地指标奖励,对不能按期完成任务的市采取用地约束措施,倒逼责任落实。每年开展“走基层、解难题”调研活动,对相关重点城市加强业务指导。强化技术支持。在直属事业单位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心组建专业技术团队,为全省供后开发利用动态监测提供全面技术支撑。
2023年底,山东正式对外发布“山东省土地市场网”,标志着山东省土地市场建设实现新跨越。该平台主要设置有土地市场、交易大厅、政策咨询、诚信监管和云上读地5大功能模块,融合了土地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国有建设用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等交易信息,具有信息更集聚、服务更全面、交易更安全等特点。
山东省土地市场网的上线和运行,进一步畅通了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利用的通道。自上线以来,山东省土地市场网已发布建设用地供地计划365条,一级市场出让公告21898条,相关用地政策61条,重点推介土地200宗,面积约1.32万亩。
同时,为加强对山东省土地开发利用状态的动态监测,推进全省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水平,山东省自然资源厅组织研发了山东省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系统,对土地利用批、供、用信息进行了集成,构建全省统一的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专题“一张图”,实现了全省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的图形化、台账化动态管理。
(推荐单位:山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心)
责任编辑:郭丽丽
大众新闻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事宜请联系大众新媒体大平台 联系电话:0531-85193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