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联手京东,这场跨界硬仗不好打
经导深观 | 2025-07-25 10:52:24原创
杜海 来源:大众新闻·经济导报
7月21日,京东汽车与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本次战略合作的核心在于,双方对“比亚迪汽车售后京东官方旗舰店”的深度共建。
据悉,这是比亚迪首次在售后领域与头部电商平台联合,双方将聚焦比亚迪品牌及其售后“精诚一家”养车服务在京东平台的全面升级。
不过,合作的成功依赖于多方利益的平衡、服务质量的持续优化以及对政策环境的灵活应对。这场跨界硬仗并不那么好打。
落地效果仍需观察
产品层面,“比亚迪汽车售后京东官方旗舰店”为比亚迪车主提供涵盖原厂保养、精诚轮胎、原厂配件、汽车精品等在内的一站式售后服务;该旗舰店作为比亚迪车主获取官方便捷售后服务的重要线上渠道,可保障到店服务品质如一,助力增强车主对品牌线上服务的关注与信任。
服务升级层面,比亚迪售后“精诚一家” 服务对象扩充至所有品牌车主,并在京东开设独立店铺——“精诚一家汽车养护官方旗舰店”,可提供燃油保养、漆面快修、洗车等服务类产品,全品牌车主均可通过京东下单体验。
比亚迪方面强调,“京东汽车的数字化能力、用户洞察及技术服务优势,将助力比亚迪更精准地满足车主需求,提升服务效率与用户体验。”
京东汽车有关负责人则表示,“通过整合比亚迪的原厂技术资源与京东汽车的平台优势,双方将共同推动汽车后市场服务的线上化、标准化与品质化升级,让更专业、有保障的养车用车服务触手可及。”
事实上,比亚迪和京东的合作早有渊源。
2024年3月,京东集团便与比亚迪达成覆盖整车销售、企业服务等领域的战略合作;此外,2021年起,京东物流即深度参与比亚迪供应链体系,为其提供电池、零部件运输保障。
此次合作对双方而言可谓各取所长。比亚迪在汽车售后领域有成熟的服务体系和原厂资源,京东则具备庞大的线上流量和供应链优势,二者结合既能让比亚迪售后触达更多用户,也能丰富京东汽车服务的品类,满足消费者对正规售后的需求。
不过,合作的落地效果仍需观察。线上服务的响应速度、线下网点的覆盖密度,以及价格透明度是否能匹配消费者预期,这些细节或是决定“精诚一家”能否从概念走向日常的关键。
竞争焦点从产品端转向服务端
此番京东汽车与比亚迪的携手,标志着新能源汽车行业与电商平台在售后服务领域的深度融合,或将从多个维度重塑行业格局。
传统汽车行业的服务体系长期依赖4S店,存在信息不透明、服务半径有限等痛点。此次合作,通过京东的数字化平台与比亚迪的原厂技术资源结合,构建了“线上预约+线下服务”的闭环生态。例如,比亚迪 “精诚一家” 服务体系在京东开设独立店铺,将服务对象从比亚迪车主扩展至全品牌车主,提供燃油保养、漆面快修等标准化服务。从单一销售到全生命周期服务,这种模式打破了品牌壁垒,使车主能通过京东App一键获取4S店级别的服务,同时享受平台补贴和价格透明化带来的实惠。
对于行业而言,这是主机厂与电商平台首次在售后领域实现“服务标准化+全品牌覆盖”的实质性探索,有可能推动汽车后市场从分散走向集中,提升整体服务效率。
而且,京东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如京东物流、云仓体系)与比亚迪的垂直整合供应链形成互补。京东物流自2021年起已为比亚迪提供电池、备件等入厂运输服务,此次合作将进一步优化配件库存周转效率,确保原厂配件的快速供应。
同时,京东的用户数据与比亚迪的车辆状态数据结合,可实现精准的保养方案推荐和故障诊断。京东养车通过AI技术开发的“汽车医生”能自动解读故障码,缩短用户到店沟通时间。这种数据驱动的服务模式不仅提升用户体验,还为行业提供了“数据 — 服务 —优化”的闭环参考范式。
数据显示,京东养车已在线下布局超过2200家门店,并与4万多家第三方门店合作,覆盖全国90%的县级区域,这一网络能有效弥补比亚迪在低线城市的服务空白。比如,三四线城市车主通过京东平台下单后,可在就近门店享受比亚迪原厂电池检测和维修服务,避免长途奔波。对于行业而言,这种“轻资产+重服务”的模式可能成为传统车企拓展下沉市场的新路径,尤其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的背景下,解决了服务网络扩张的成本压力问题。
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陷入价格战和产能过剩的困境,企业需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比亚迪通过与京东合作,将竞争焦点从产品端转向服务端,利用售后市场的高附加值(如电池维修、延保服务)提升单车全生命周期价值。对于行业而言,这种“产品 + 服务”的双轮驱动模式为企业提供了差异化竞争的新思路,有助于缓解单纯价格竞争带来的利润压力。
博弈将长期存在
京东与比亚迪的此番合作,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技术与资源整合,打破传统服务体系的边界,为用户提供更高效、透明的体验。不过,有受访人士认为,比亚迪现有经销商网络或面临服务订单分流的压力。
不久前,比亚迪部分经销商遭遇经营困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传统渠道对线上化的抵触。尽管比亚迪近期推出“库存熔断”“精简配置”等政策缓解经销商压力,但线上服务与线下4S店的博弈仍将长期存在。若双方未能在利益分配(如服务佣金、客户资源)上达成平衡,可能引发渠道冲突,影响品牌稳定性。
此外,虽然京东养车门店覆盖广泛,但部分乡镇门店存在技师经验不足、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例如,用户反馈中提到的“原厂电池回收价低于预期”“配件缺货”等问题,可能影响品牌口碑。
在上述受访人士看来,比亚迪将车辆数据接入京东平台后,需确保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避免因数据泄露引发法律纠纷。否则,可能导致消费者对线上服务的信任度下降。
无论如何,此次合作验证了“服务增值” 模式的可行性,预计更多车企将加大对售后市场的投入,例如通过订阅制服务、电池回收等延伸价值链。而电商平台可能成为车企拓展下沉市场的标配渠道,传统经销商需向“体验中心”转型,提供试驾、个性化定制等差异化服务。二者的合作,可能推动行业建立统一的服务标准(如技师认证、配件溯源等),促进后市场走向规范。
京东在汽车领域的布局从整车销售延伸至售后,形成“买 —配 —养 — 换”的全链路生态。这种模式可能被复制到家电、3C等品类,推动电商平台从“交易场所”向“服务生态”升级。
对于行业而言,京东与比亚迪的合作既是应对“内卷”的破局尝试,也是检验“线上化+服务化”转型可行性的关键案例。未来,随着更多车企和平台加入,汽车行业的竞争焦点将从产品制造转向生态构建,如何在服务网络、数据安全、用户体验等维度建立壁垒,考验着各方的智慧。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杜海)
责任编辑:吴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