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次增资超28亿!蔚来加速“爬坡”
经导深观 | 2025-07-28 15:20:22原创
于婉凝 来源:大众新闻·经济导报
蔚来的7月很忙。
7月23日,蔚来控股有限公司(下称“蔚来”)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从82.57亿元增加到111.15亿元,单次增资幅度超2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动作距离其旗下两大子公司获200亿元注资,仅过去短短两周时间。
两家子公司合计增资200亿
据企查查,7月10日,蔚来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前者注册资本由110亿人民币增至230亿人民币,后者注册资本由180亿人民币增至260亿人民币。
上述两家公司分别成立于2017年3月、2020年8月,法定代表人均为秦力洪,经营范围包括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等,均由蔚来全资持股。
7月10日,蔚来还有一件大事发生:乐道L90正式发布。如果说蔚来始终带着理想主义的底色,那乐道L90的登场,便是一次向现实主义的主动靠近。
乐道L90放下了对“高端”“科技”的刻意标榜,从过去略显“高冷”的姿态中走出来,转而用贴近家庭生活的语言与市场沟通。蔚来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斌那句“座座都是VIP,六人十箱无压力,前后都能装行李”的顺口溜,正精准戳中大三排家庭SUV的核心痛点。
这边发布会刚喊完“座座都是VIP”,那边工商系统就更新了注册资本变更,两大动作赶在同一天,无疑向市场传递出蔚来仍在“上坡”的信号。
有分析人士称,从多方披露的信息来看,这次子公司注册资本增加的资金并非由债务转化而来。要知道,若采取债转股的方式,子公司的股东构成会发生变动,外部债权人也应当参与到相关决策中。
而这两家公司至今仍由蔚来100%全资控股,这一状态说明,资金来自集团内部,并未引入外部力量。从资金用途推测,注资很可能会用来支持蔚来自主生产体系,以及完善销售网络布局。
斥巨资狂奔的蔚来何时上岸
6月3日,蔚来公布了一季报。一季度营收120.35亿元,同比增长21.5%;净亏损同比扩大30.2%,达到67.5亿元。
当另外三家造车新势力交出净利润增长或亏损收窄的成绩单时,蔚来在业绩表现上显然正在触礁。持续亏损的局面,让公司陷入了颇为棘手的境地。
“我们把研发投入计成当期费用,钱亏在明处,资产负债表非常干净。”7月6日,李斌在直播中这样说。
按照李斌的说法,蔚来累计研发投入已达600亿元。但蔚来的流动负债已经超过流动资产,使其资产负债率在一季度末升至92.55%。
高投入和高研发,一直是蔚来砸钱的重点。李斌称,过去几年是高投入期,不管是在研发、多品牌方面,还是基础设施的建设、销售服务网络方面都是如此。
从财务数据看,今年一季度,蔚来的研发费用达到了31.81亿元,同比增长约11%。作为对比,同期理想和小鹏的研发费用分别是25.14亿元和19.81亿元。
如此看来,李斌在研发上的投入确实称得上“大手笔”。不过接下来,高额的研发投入会给蔚来带来显著的回报。
蔚来自研的神矶NX9031芯片,是全球首颗车规级5纳米高阶智驾芯片,今年4月,这颗芯片随着蔚来ET9正式量产上车,也将陆续搭载于蔚来的后续新车型。据李斌此前透露,该芯片研发投入很高,但可实现单车一万元降本。
除芯片外,还有历时四年研发的SkyOS·天枢整车全域操作系统,通过这套面向AI打造的整车全域OS系统,蔚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整车全域智能。因此,蔚来后续的新车开发和软件升级,都可以收窄成本。
至少在长期竞争力这方面,蔚来已经为未来铺好了路;但放到今年的具体目标里,能不能按计划实现盈利,才是最关键的。
李斌的盈利账
对蔚来而言,今年的核心任务显然是成本控制。
接下来,蔚来或许会告别之前的高投入模式。特别是到第四季度,产品渠道的布局一旦全部完成,企业就能进入收获期;再加上降本增效措施持续推进,盈利也将迎来合适的时机。
面对盈利困境,蔚来管理层在财报电话会中详解了改革方案。核心策略是通过架构重组和资源整合、技术自研,实现结构性降本。
自年初开始,李斌在公司内部推行CBU(Cell Business Unit)经营机制,每一个业务模块必须能够讲清投资回报,不能落地或不能转化的项目一律砍掉。
据悉,CBU机制推行之后,今年年初提报的项目至今仅有约一半能够立项成功,由此蔚来研发立项变得更加严谨,提升技术投入产出比,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研发费用投入。
乐道品牌的调整最为明显。“今年4月,公司对乐道销售和核心管理团队进行了调整。从4月下旬开始,乐道订单量稳步提升,5月份的交付量环比增长超过40%。”李斌在一季度财报电话中透露。
可以说,成本控制已见真章,蔚来以前那种“只看规模不看成本”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在财务端,蔚来设定了明确的成本控制目标:到第四季度,销售管理费用率将压缩到10%,研发费用率降至7%以内,毛利率重回17%-18%。
按照公司规划,今年二季度目标剔除一次性影响后其研发费用将较一季度降低15%,四季度压缩至20亿-25亿元区间。
尽管舆论焦点集中在业绩巨亏上,但从数据趋势来看,蔚来的确在“上坡”。
根据最新统计,6月,蔚来交付新车24925台,同比增长17.5%。其中,蔚来品牌交付新车14593台;乐道品牌交付新车6400台;firefly萤火虫品牌交付新车3932台。乐道品牌和萤火虫品牌均创2025年月交付新高。
2025年第二季度,蔚来交付新车72056台,环比增长71.2%,创历史第二好成绩;2025年上半年,蔚来共交付新车114150台,同比增长30.6%。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于婉凝)
责任编辑:张广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