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散文丨山峪之美

尹燕忠

2024-10-16

山峪之美

尹燕忠


热爱张天井村,有山有水有天井飞泉,还有古槐树,这几年却深深的爰上了李山峪村,她们是同胞兄弟呀。

李山峪是张天井村的一个自然村,从张天水库向东来,南北路东便是李山峪,有150多口人,三十几户人家,有尹、李两大姓,建村也有三四百年了吧。

从这个村延伸至北是邱庄、小官庄,向南向东便是林洼、段天井、双井村,常天井村是李山峪村的邻居。

李山峪村路东共十个巷道口,中间一条东西街最长,直通山半腰,全部铺上了水泥道,这个村掖在大山的皱折里,幽雅清静,我往东去,见村民有扎盛玉米棒子栅栏的,有晒花生的。

走到村东头,我看到村民李文祥夫妇俩在晒金黄色的谷粒儿,他们热情的给我介绍了村里的情况,说是有两个尹氏“燕”字辈的弟兄走了,前三年我还给一个尹家姐姐聊天,非常亲热。

记得七十年代栾湾公社有个党委副书记名字叫李永奎同志,按照让庄铺院中二婶子李永芳老人应该喊他个叔伯舅,他高个,长脸,黑红的脸庞,经常骑自行车深入村里调查研究,解决问题,有时还带领民工去修工程。听文祥哥说,李永奎书记去年逝世了,我感到非常悲痛。听说李书记的子女很争气,在社会上有威信。

我看到上山的东西路居民大门外,还放着一些石磙、碾盘、墙上有拴牛石孔,依然保留着古朴乡村生活的文化符号,黑、红、黄漆木大门上的大铁锁,最东村户的人可能迁移了,宅院东荆榛丛生,东依大山,绿意葱笼,上南去有三条路,平坦光洁,路两边有古旧的石堰,朴素苍然,有榆树在茂长,南面田畴是绿油油的稼禾在展露风姿。

过去我上中高余村走亲戚路过李山峪村,来回总是深情的看上几眼,紧挨大路是一个二层楼综合商店,非常气派。路两侧鲜花盛开,惹人眼目,倍感亲切。

在过去,上东去的东西街巷路是曲折的,巨石巉岩,呲牙咧嘴,上山下乡,推车挑担,村民们是多么艰难!

张天井村是个县乡先进单位,李山峪是它的姊妹村,亲如手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党支部书记张令华同志始终把李山峪村挂在心上,投资修路,把路修到山角旮旯里。张天井笑了,李山峪笑了,笑的那么灿然!

张天井村有棵几百年古槐树,槐树东侧有棵棟子树,古槐树位于张天井村中心广场。树高10.9米,躯干5.5米,冠幅20米。整株树数体高大,整株有铁栏杆保护。据记载,古槐是张天井最早祖先由洪洞大槐树移民至此所栽种,已历600余年,虽老皮已枯,但仍树冠茂密,实为村中一宝。整株树虽历经千年风霜,仍枝繁叶茂,形如盘龙,生机盎然。

我想,这株古槐树的根一定扎进李山峪村的厚土中。

李山峪村,一个优美的小山村,大山环抱,飞泉淙淙,鸭游鸥飞,芦苇丛丛。北边高速路离村百米之遥,这个村正驰骋在社会主义的金光大道上!

尹燕忠,中共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一九八三年开始发表作品,曾在《济南日报》《济南时报》《齐鲁壹点》《洛阳晚报》《楚风》《黄河文艺》双刊号、《神州文学》《齐鲁晚报》壹点号《清泉录》作家出版社《国庆征文选》等发表作品,先后发表各类作品千余篇(首),140余万字。《中国民间故事》选用尹燕忠采录的故事《钱武举好义》《儿媳妇作诗请公公》《状元妻对句皇帝》《三妮儿杀猪》《东山上磨牙,西山上磨牙》《蝎子精》。

特别声明:本产品由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大众号”号主上传发布,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