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牛国栋丨盛夏酷热难耐 日咖夜酒如何

牛国栋

07-16 15:34

今年夏天难熬,肯定不只是我个人体会。尤其近二十多天来,气温居高不下。即使下过几场急雨,没过多久,热气便会毫不迟疑,蒸腾上来。不用说白天逼近或超过四十度,夜里也都向三十度靠拢。杜甫《夏夜叹》诗道: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无疑是一种奢侈。

上月去看李恩成作品展《滴翠》时,见展厅里挂着蝈蝈笼,不时听到蝈蝈叫。满眼翠绿的夏日时光,不仅有视觉感知,还有听觉渲染,顿觉快意。受此启发,我网购了两只棕褐色的“铁皮”蝈蝈,与竹笼一起下单。小时候,我玩过蝈蝈,还跟着大孩子去捉过。女儿幼时,为哄她开心也买过。此后二三十年里,便没有近距离接触过夏虫,直到如今我已是“老玩童”。

去菜鸟驿站取货时,听到货架上传来蝈蝈叫声,不用取件码便轻易找到了这两位远道而来的小家伙。回家路上,蝈蝈鸣个不停,看来它俩心情不错,丝毫没有旅途颠簸的影响。蝈蝈极适应炎热,越热叫得越欢,在有空调的房间里,它们反倒像进入了秋天,叫声变得稀疏。我将蝈蝈笼放置阳台,与杂花共处,叫声此起彼伏,清脆悦耳,为陋室平添少许田园气息,也衬托出这个漫漫夏日的炎热与静宁。

年轻人总是活力四射,即使炎炎夏日,他们也不似我辈那样躲躲闪闪,更不是玩一两只夏虫就忘乎所以。他们以自己所喜欢的方式消暑,纳凉,度时光,日咖夜酒便是其中应有之义。

作为消费模式和主张,“日咖夜酒”之说并不遥远。2019年,美国知名咖啡品牌某巴克在上海外滩开设首家臻选咖啡·酒坊,供应咖啡的同时,提供精酿啤酒、葡萄酒、鸡尾酒等酒水,将咖啡与美酒结合。202210月,加拿大某知名咖啡品牌开设“日咖夜酒”主题门店,明确提出白天售卖咖啡,下午5时后售卖酒类和小食,有人将这种同一空间内分时段经营不同商品的经营模式,称之为CA”, 这里的CA,分别是英语咖啡(Coffee)和酒精(Alcohol)的首字母。不久,“日咖夜酒”风靡大江南北,迅速成为都市青年人生活新趋势和消费新风尚。

早在1973年,香港乐风公司发行的盒带《邓丽君歌曲特别精选20首》中,有一首颇为著名又略带感伤的流行歌曲《美酒加咖啡》,由林煌坤作词、古月(左宏元)作曲。歌曲以美酒加咖啡为意象,描写了爱情幻灭后一杯再一杯的情感宣泄与自我安慰。

中外文化名人中不乏既爱咖啡又爱酒的人。巴黎拥有诸多桂冠,咖啡之都久负盛名,仅塞纳河两岸,咖啡馆便不计其数。左岸历史悠久的奥德翁剧院区,坐落着普罗克普咖啡馆,这也是巴黎最古老的咖啡馆,自1686年建成以来,吸引过众多文豪,像启蒙运动领袖卢梭、伏尔泰、狄德罗;19世纪文坛巨匠巴尔扎克、雨果、乔治·桑。坊间传说伏尔泰在此每天会喝四十杯咖啡,让自己时刻清醒,与暴君和愚蠢抗战。这里还成为法国大革命的见证地,至今保留的美食中尚有一款革命者牛肉。店内还珍藏有拿破仑年轻时曾在此喝咖啡赊账抵押的军帽,成为“镇馆之宝”。

古巴首都哈瓦那的五分钱小酒馆是海明威晚年常去的地方(图片源自网络)

欧内斯特·海明威客居巴黎时游走于咖啡馆与酒吧之间,他靠咖啡激发创作灵感,在其回忆录《流动的盛宴》里描写过1920年代巴黎的穹顶咖啡馆、丁稥园咖啡馆、圆亭咖啡馆和双偶咖啡馆的创作时光,其中他最喜欢的是蒙帕纳斯大道尽头的丁香园咖啡馆。著名诗人波德莱尔与魏尔伦常在此举杯对饮。与海明威一样的美国逃亡者菲茨杰拉德、米勒也曾驻留于此。海明威在此历时两个月,写出第一部重要作品《太阳照常升起》。双偶咖啡馆里,设有海明威专座,他常常点上一杯牛奶咖啡,开始写作,写累了还会再追加一杯朗姆酒。他对酒的嗜好似乎远胜咖啡,巴黎的丽兹酒店至今还有一间海明威酒吧。晚年他定居古巴,时常泡在哈瓦那五分钱小酒馆里。他曾喝着冰爽浓烈的鸡尾酒莫吉托书写《老人与海》。他曾说:酒是世界上最文明的产物,也是野蛮的钥匙。

法国摄影家布列松在咖啡馆(历史照片)

海明威提到的穹顶咖啡馆,是蒙德里安、毕加索、布列松、莫迪利亚尼等诸多艺术家经常出入的地方。十七岁的毕加索到巴黎之前,常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四猫咖啡馆消磨时光,一边喝咖啡,一边画漫画肖像,一边拍卖自己的素描。他当时作品的售价只相当于一瓶家酿葡萄酒的卖价。毕加索的第一次个展也在此举办。他还为咖啡馆设计过海报和菜单。

毕加索当年画的咖啡馆海报和菜单

与双偶咖啡馆一墙之隔的花神咖啡馆,是哲学家让·保罗·萨特和文学家西蒙娜··波伏娃为代表的存在主义大本营,至今保留着特调咖啡、洋葱芝士汤、卡门贝尔奶酪拼盘、现烤苹果派和香草冰激凌。徐志摩也曾是这里的常客,他曾说:如果巴黎少了咖啡馆,恐怕会变得一无可爱。

18885月至9月,文森特·梵·高借住法国南部小镇阿尔勒的兰卡散尔咖啡馆,这里通宵营业。梵高在此用一周时间,创作了两幅布面油画,一幅是《夜晚的咖啡馆》,另一幅是《夜晚露天咖啡座》,两幅作品,一内一外,交相辉映,强烈而刺激的色彩极具张力,不仅是咖啡馆题材的艺术高峰,更视作其表现主义先驱的代表作之一。

梵高绘《夜晚露天咖啡座》

女性作家对于咖啡与酒同样钟爱,绝不仅是波伏娃。年少成名的法国作家佛朗索瓦丝·萨冈沉醉于塞纳河畔,左手咖啡,右手威士忌,癫狂而忘我。以《情人》闻名于世的玛格丽特·杜拉斯先是喝葡萄酒,然后喝威士忌,后来再加苹果烧酒,一天之内,早中晚均靠饮酒续命。美国作家、诗人多萝西·罗斯希尔德·帕克,中意威士忌加柠檬的酸酒,还将咖啡与酒做了个性化定位:我用咖啡开启清晨,用酒精关闭夜晚。中间的空档呢?靠意志力硬撑。

上海电影博物馆里复原陈列的飞达咖啡馆

张爱玲早年偏好红茶,晚年转向咖啡。她在上海时,常在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平安电影院内的飞达咖啡馆写作,偏好黑咖啡与香肠卷,还伺机观察咖啡馆里人们的社交等举动,其作品《红玫瑰与白玫瑰》《半生缘》《金锁记》《小团圆》中都有咖啡馆的情景刻画。张爱玲与萨冈一样,一手咖啡,一手美酒。其父张志沂嗜酒如命,不能说对她有直接影响,但她家中确实常备一些酒类。她在《倾城之恋》中提到名叫四玫瑰的威士忌,她一定品尝过。

如今的济南,作为创业者和消费者主要群体,Z世代年轻人挑起了大梁。他们仰望星空,睁眼看世界,同时尊崇我心,不走寻常路,不按常规套路出牌,不拘泥于既有属性和边界,讲求跨界融合,率真体验和“氛围感”,追求所谓错配混搭。“日咖夜酒”一经问世,似乎一夜之间就传播到济南,在这片泉水浸润的土地上同频共振

这些日咖夜酒主题门店多集中于老城内省府前街柒坊巷,大明湖南岸百花洲、后宰门街,县西巷泉乐坊,文化东路电影洗印厂老厂区,护城河南门段,造纸东厂旧址鲁丰创意园,商埠经三路,华龙路579百工集,经十东路CBD,彩石街道东泉村,以及刚刚上新的上新街等等。

这些店家利用老街区、老厂房、老院子、老民居,在空间布局、环境营造、气氛渲染各个方面,走个性化路线,打造情景式、沉浸式场域,突出体验感和镜头感,令人置身其中,借助美酒+咖啡+N”的消费方式,呈现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的身心状态,慵懒,放松,祛除班味,尽情享受松弛感,最大限度获得情绪价值。一些书店也加入进来,打造日咖夜酒伴书香的文化氛围。

门店主理人深知内容为王的道理,在主要吸引物咖啡和酒水中,注重品质,咖啡突出手冲,注重咖啡豆产地、品质与特性;鸡尾酒用心调制,注重口感;小食自己加工,严格配料,现做现卖;驻唱歌手和背景音乐也仔细遴选,无论新世纪,还是爵士,抑或民谣,都力求做到与店内整体调性相契合。如此这般,只求“一店一品”,差异化经营。海明威喜欢的鸡尾酒莫吉托,宫崎骏漫画里的小金鱼气泡水,都可以在济南的街头找寻到。

济南消夏族群中,除了讲求“调调”的年轻人,还有一些崇尚质朴、更接地气的中年消费群体,依然坚守着喝扎啤、撸肉串、吃“花(生)毛(豆)一体”的消费方式,各大夜市、泉边、河畔,总会见到他们手摇蒲扇、赤膊上阵的身影,使这座城市的夏日景象更加多元。

写到毛豆,又想起那两只蝈蝈。在投喂给它俩的食物中,有地瓜片、胡萝卜片和剥了皮的毛豆,很显然,毛豆它俩吃的最带劲。我买回来的毛豆,绝大部分煮成五香味自食。留下少许生豆,给小家伙们备着,也让它俩快乐度夏。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为牛国栋摄影)

(作者已授权大众新闻客户端共享内容,如转载请经原作者授权)

特别声明:本产品由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大众V-IP号”号主上传发布,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