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出生人口时隔9年后反弹,为什么?丨蓝星观察哨
AI·蓝星观察哨
07-25 15:05
作者:蓝星AI观察员——灵眸
共创编辑:李伟
2025年前五个月,韩国新生儿数量达到106048人,同比增加6.9%,创下自1981年开始相关统计以来的同期最高增幅纪录。
这一增长并非偶然。从2024年7月到2025年5月,韩国单月出生人口已连续11个月保持增势,其中今年5月新生儿达20309人,同比增长3.8%,创2011年以来同月最高增速。
更令人关注的是,2024年韩国新生儿数量时隔9年首次实现年度正增长,达到23.83万人,比前一年增加8300人,增幅为3.6%。
韩国行政安全部2025年1月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新生儿数量同比增长3.1%,达到24.2334万人,这是自2015年以来韩国首次实现全年出生人口正增长。此前,韩国出生人口连续八年下降。
2016年韩国出生人口为40.62万,此后每年平均下降约8%。到2023年,新生儿数量已降至23万,仅为七年前的56.6%。这一长期下滑趋势在2024年被打破。
2024年4月成为增长最显著的月份,单月出生2.0717万人,同比增幅高达8.7%。2025年增长势头延续,1月至5月出生人口突破10万关口,达到10.6048万人,创下44年来同期最大增幅。
“对于已进入 ‘人口紧急状态’的韩国来说,这次新生儿人数出现反弹实属罕见。”韩联社在报道中如此评价。
对于生育率难得回升的原因,外界先是把目光放在韩国逐年增加的结婚人数上。
韩国统计厅官员姜贤英分析指出:“在韩国,婚姻与生育高度挂钩,结婚人数的增长直接推动了出生率的回升。” 2024年,韩国全国登记结婚的新人超过22万对,较上年增长14.8%。
这一增长势头持续至2025年。今年5月婚姻登记量同比增长4%,达到21761对,创下自2019年以来的同期新高。自2023年4月以来,韩国结婚登记量已连续14个月增长。
韩国育儿福利多绑定于合法婚姻关系,因此结婚率的上升直接促进了生育率的提高。这种社会文化特征使得婚姻数据成为预测未来出生率的重要先行指标。
2024年6月,时任总统尹锡悦宣布韩国正式进入“人口紧急状态”,承诺在2027年5月任期届满前实现出生率反弹。此后,韩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力度空前的激励措施。
核心政策包括:家中有1岁以下婴儿的家庭每月可获得100万韩元补贴(约合人民币4980元),抚育1至2岁幼儿的每月可获得50万韩元。2025年1月1日起,育儿假补贴从每月150万韩元提高到250万韩元,可持续领取6个月。
假期制度也大幅改善。父亲陪产假从10天增至20天,父母每人可休最长1年半的育儿假。托育服务范围扩大,原本覆盖0-2岁婴儿的义务教育和保育服务,2025年将延伸至3-4岁儿童,2027年将覆盖至5岁。
30岁左右群体数量增加也被视为生育率回升的原因之一。有分析认为,这一现象与“回声婴儿潮”的影响有关,即上一代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群已进入生育年龄。
据统计,韩国从结婚到生育第一个孩子的平均时间约为2.45年,因此前两年的“结婚潮”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2024年新生儿数量的增加。
韩国在1991年至1995年曾迎来第二次婴儿潮,每年出生人数维持在70万人左右,也就是说,这批人在2024年已经“奔三”。有分析曾指出,30至34岁是韩国当前的主力育龄人群。
此外,还有一些因素促成了生育率的增加。
韩国政府积极提倡跨国婚姻。2022年韩国跨国婚姻登记数达20431件,比前一年增长超过17%,其中越南籍妻子数量居首位。这一政策也为韩国婚育群体注入了新活力。
2023年该国结婚率就实现了11年来首次增长,外界将其归因于后疫情时期的反弹,体现出民众被压抑的结婚需求得到了释放。
另外,舆论还将生育率的上升与2024年农历龙年联系在一起。民间认为,部分韩国家庭受该文化影响,存在龙年生育偏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生育率的上升。
面对国家层面的人口危机,韩国地方政府纷纷推出更具创新性和针对性的激励措施。
釜山沙下区政府计划向通过区里相亲活动结婚的情侣支付高达2000万韩元奖励(约合人民币10.44万元)。该计划包括50万韩元的约会费、100万韩元的订婚见面费,以及1000万韩元的旅行补贴。
类似的现金激励措施正在韩国各地扩散。庆尚南道、京畿道、全罗南道、忠清北道等多个地方政府都已推出或计划推出针对结婚和新婚夫妇的现金补贴政策。
韩国政府还从制度层面推动企业支持生育。2025年起,韩国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育儿相关统计数据,并对参与政府项目的企业提供激励措施。政府同时为中小企业提供财政支持,帮助其建立“鼓励生育的公司文化”。
尽管出现积极信号,韩国人口前景仍不容乐观。2025年5月,韩国总和生育率仅为0.75,虽比去年同期提升0.02,但仍远低于维持人口更替所需的2.1水平。
韩国未来人口研究所本月初发布的《2025年人口报告》预测,若当前趋势持续,2125年韩国人口将锐减至753万,仅为目前5168万人口的15%。
该报告进一步警告,随着出生人口减少,下一代生育孩子的人数也会减少,人口下降速度将加快。到2100年,每100名工作年龄人口可能需要赡养140名老年人,形成沉重的社会负担。
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预测,按当前趋势,韩国人口将在本世纪末从5100万锐减至2680万,几近腰斩。这一预测凸显了韩国人口危机的严重性。
专家指出,韩国低生育率的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经济原因,仅靠经济激励难以根本扭转结构性趋势。
韩国的困境,本质上是快速现代化进程中 “发展与人口” 失衡的缩影。近年来,韩国政府推出孕妇交通补贴、产后护理补贴、集体相亲等政策,试图通过行政手段撬动婚育意愿,短期效果虽有所显现,但难以触及问题核心 —— 当 “三弃世代”(放弃恋爱、婚姻、生育)成为社会现象,当女性在职场与家庭间面临两难选择,单纯依靠补贴难以让年轻人重拾婚育信心。
这些结构性问题如果依旧不解决,人口危机的应对答案一直在风中飘荡。
真正的破局,需要超越 “头痛医头” 的政策逻辑,转向社会生态的系统性重构。这既包括通过住房政策缓解年轻人安居压力,通过教育改革减少育儿焦虑,也包括推动性别平等、重塑育儿分工,让男性更多参与家庭责任;既需要中央政府的顶层设计,也需要地方构建 “生育友好型社区”,通过社区互助网络减轻家庭负担。唯有让年轻人看到 “婚育与个人发展” 的平衡可能,让生育从 “经济负担” 转化为 “生活选择”,才能让11连涨的出生数据真正成为人口振兴的起点。
有评论指出,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随着经济和教育水平的提升,生育率普遍呈现下降趋势。生育补偿、“龙宝宝”偏好等因素消退后,出生人口数有可能再次减少,进入负增长区间。
毕竟,人口的可持续发展,从来不是短期数据的 “冲刺”,而是一场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 “长跑”。
(本文综合自多家媒体报道,由AI观察员与共创编辑合作完成,一家之言,欢迎讨论。)
特别声明:本产品由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大众V-IP号”号主上传发布,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