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前 挑大梁 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从跟跑到领跑! 一家“专精特新”企业的叶黄素逆袭之路
张店融媒
07-28 09:24
叶黄素,俗称“眼黄金”,具有保护视力、缓解视疲劳等功能。然而,叶黄素属于纯天然植物提取物,如何“提纯”和“维稳”,一直是困扰国内相关产品发展的关键问题。在山东,有这样一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企业凭借自有技术不仅成功解决了纳米级叶黄素微囊粉制备“卡脖子”技术,成功打破国外垄断,填补了我国在高端叶黄素产品领域的空白,而且相关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做到了30%以上。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家名为天音生物的企业,探寻一下他们是如何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逆袭之路。
日前,记者走进天音生物的生产车间,一朵朵金黄的万寿菊经过浸提、过滤、脱残、粉碎、混合等精密工序后,最终被提炼出珍贵的叶黄素。虽然贵为“眼黄金”,但叶黄素本身极不稳定,容易受光、热、氧的影响而降解失去生物活性。要解决这一难题,必须攻克纳米级叶黄素微胶囊技术,而这项技术过去一直被国外垄断。“我们以前的工艺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能达到10-100微米之间,已经很难再突破。”天音生物技术总监刘温来回忆道。
面对技术瓶颈,天音生物研发团队不断尝试新方法。经过反复实验,他们发现当微胶囊被浸泡在水中后,叶黄素微胶囊形成了100纳米直径的颗粒。刘温来告诉记者,“刚开始使用的辅料做出来的颗粒度虽好,但在水中溶解性差,放置两天后就会出现明显分层。”团队针对这一问题,通过改进结晶工艺和打孔数值提取技术,最终将叶黄素含量从80%提升到90%。
2020年1月20日成为天音生物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第101次实验品经权威机构检测,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外产品标准,标志着企业成功攻克纳米级叶黄素微胶囊技术。这一突破性进展将叶黄素3年内活性率从原来的50%提升到95%以上。同时,随着叶黄素亚临界提纯技术的突破,提取纯度也从80%提升至90%。
“这是我们现在的产品,粒径范围集中在100-200纳米之间。”刘温来指着检测数据对比图说,“红色线是以前的产品,粒径达到100微米,相差整整100倍。”这项技术突破不仅提升了产品品质,更让天音生物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
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如今,天音生物又依托亚临界低温萃取技术等前沿科技,从叶黄素油膏中提取出高含量玉米黄质,实现了万寿菊资源的高效利用。这项技术已成为企业新的重点产业化项目。天音生物技术总监刘温来介绍道,“这是我们新研发的叶黄素酯微囊新产品,其细度比常规产品降低了1000倍,相当于头发丝的1/800,更易被人体吸收。”
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天音生物成功从传统生产企业转型升级为科技创新型企业。近三年来,企业新品研发超过30个种类,产品远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化应用,从单一产品到全产业链布局,天音生物的创新发展之路,正是中国中小企业坚持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升级的生动写照。在"健康中国"战略指引下,这样的"小巨人"企业正在为提升国民健康水平贡献重要力量。
记者:孙鹏飞 郑丹丹
特别声明:本产品由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大众号”号主上传发布,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